职业生涯规划心得感悟20条
职业生涯规划心得感悟20条,是C教授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读《选对池塘钓大鱼》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语言调侃而深刻独到,相信大学生朋友们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组推荐。
今天我们请C教授来讲下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很多人会问C教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针对这个问题呢,建议你先去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看下基本理论知识,大概了解下就好了。
在大一的时候,相信各位同学都做过那个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C教授当时也是跟大家一样,胡乱做的。然而在宜家的时候,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职业观,觉得很有必要开始做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C教授曾经说过:Never too early to prepare!所以,宁早勿迟。一开始真正接触这个职业生涯规划是暑假,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也做过霍夫兰性格测试之类的东西,但是还是不太明白。不知道哪天,我被推荐了一本书《选对池塘钓大鱼》。开始细心研读开来,一边看一边开始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1、在确定职业方向之前,或者准备换一份工作之前,先聘请自己,为自己做一份生涯规划,并且将它当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决策,聘请自己。这个C教授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在别人给了我们几千块,或者几万块工资的时候,我们尽心尽力去帮他做一份报告,一份策划。报告可以写得很全面,可以写得很牛B,但是面对我们自己的未来规划,我们却显得苍白无力。应该也是跟我一样,无从入手,或者觉得没必要入手。我收入多少多少了,我现在生活很好很好了,然后就不用做规划了。
其实,这样是不行的,大家应该作为自己的第一个雇主,好好为自己努力一下。这就是重视个人利益,或者C教授经常被别人说太注重个人利益就是这个问题吧。恩,大家要好好做自己的雇主,做自己的员工。
2、拼命地朝不属于自己需要的方向前进,就像走上坡路一样,也许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却必须费尽周折。如果达到的不是自己真正的目的地,即使大家都仰望你,也是毫无意义的。这个C教授更加同意。还记得周班长曾经的签名上写着:越往失败的方向努力,离成功越远。大概是这样子,具体大家私下和周班长交流下,讨论下。
#p#副标题#e#
这个就作为思考题留给大家课后去完成。我们继续。或者很多人会觉得C教授蛮牛的,但是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我的目的地可能错误了,即使大家都仰望我,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现在我要重新审视下我的价值观等内容,重来好好规划下。大家不要羡慕周围的牛人,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3、选择是一种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被动的,因此感觉不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一旦我们的人生为自己所把握,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了。是这样子的,C教授之前为了设计比赛和广交会,觉得很多时间都不是自己的。因此我觉得我的生活是被动了,我被动地去完成一个个目标和任务。我没有其他选择,我必须去做,因此我感觉不到我有选择的权利。大家思考下,是不是也是这样子,被动地生活,没有自己规划好的路来走。
4、自己乏力,因为是缺乏一根线将自己与梦想之间串联起来,因此也无法体会到目标在自己掌控下挣扎时的力量。C教授也严格同意这句话,每天我们忙忙碌碌为了什么?我们有无想清楚过。有时候我们假装很忙,或者真的很忙,但是我们知不知道自己忙什么呢?如果知道,那很好;不知道,那就最好停一下,思考下。知道忙什么,为什么忙,为了现在?
为了将来?还是为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那是我们的兴趣所在。我们应该沿着我们的兴趣去走,那样我们就会变得精力充沛。
5、人无时无处不在选择之中,但是,一旦承担起选择的责任,我们就会体味到选择的两难困境。C教授说一下自己的案例吧。广交会第一天,我在琶洲外面,本来我是帮环球资源做的。但是我们没有签合同,没有什么协议,因此我开始出现选择了。
而这个时候,有个人来叫我做他的翻译。恩,这是个机会。这是我的选择,我要怎么选择呢?我有什么责任呢?时间不允许我多思考。这就是两难,我选择了帮助那个展销商,做他的翻译。环球资源那边我只能去告知实情,道歉,然后推荐我一个同学去。这里先说一下,在环球资源每天的工资一般情况下是做翻译的2倍,但是为什么我会选择放弃这个呢?因为我有自己的选择。我不知为什么会这么选择,但是我知道我有选择的权利,我有选择的力量。有同学曾经骂过我,这是很正常的,毕竟C教授不是圣人。
C教授仅仅认为这是business world,觉得很正常。而且,C教授一直走在前头,没人告诉过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选择。因此,我在这个就给出这个案例,让大家思考下以后,你会怎么选择。也请那位骂过我的同学也好好思考下,如果有这种情况你会怎么选择,问心,不要想当然的哦。
#p#副标题#e#
6、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体验总是有限的,即使我们能够掌握充分的咨询,也不意味着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随时随地都需要借助于他人的智慧。无论你是茫然不知,还是有了一定的思路,都应该听他人的意见。C教授喜欢这个观点,也一直在坚持着,虽然由于我太talktive,导致很多场合都是我说的多。
7、我们必须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必须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尤其是自我认识与他人意见产生矛盾时。人生的种种选择都是在犹豫之间错过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切记。恩,说的很正确。还记得跟周mm交流过,但是她还没确定要考研还是工作,因此那段时间思想挣扎蛮激烈的。
大家也可以从这个案例上来思考自身。大家听听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一份薪酬高的工作?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可以了?自己创业?公务员?大家要很好的想清楚,然后当机立断投入到当中去,这样你就比别人走先了一步,快了一步,这样很好,争取那个时间差!
8、 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理由可以要求你一定要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进。C教授也是一直按着这个方法来经营自己的大学生活,一直觉得大学生活没有routine,没有same track。别人成功的案例,自己永远不能模仿,我只有自己的路,我有自己的模式,我说不清是什么模式,但是这就是我自己的模式。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可以拿奖学金,而且一般都是那几个人,很不幸C教授不属于那些人当中。
那么是不是不属于里面的人,就需要自暴自弃呢?大家可以从C教授身上看到,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有自己的模式,大家也模仿不了我的模式。并不是年年拿奖学金的就是好学生,拿不了奖学金的就是坏学生。在大学里,决定我们的只是思想的深度。在大学里培养的是思想的深度,如果成绩上流,思想下来了,毫无深度,异常肤浅,那么C教授也不是很欣赏这种人。C教授很欣赏有自己思想的人,因为他们思想有深度,而每当看到有人走自己的路成功了,我都会感到很开心。
9、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选择并非惟一的,也并非王权正确的。一定有许多更好的选择在等待我们,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选择之美。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这里还是提到了选择的问题,选择确实很重要。回首一下大一,C教授我整天无所事事,打qq桌球,睡觉,身边有些人开始牛了,一年后,C教授做了副班长,而其他人做了部长之类的人。
#p#副标题#e#
C教授发现情况不妙,开始加入周英,觉得蛮不错的组织。Teaching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开始学习英语了。还记得micro teaching的时候,被ben当众指出我的reception发音不正确。从那天起,每天早上当大家还在梦乡的时候,C教授已经背上书包在旧体育场外面早读了。天很冷很冷,但是C教授没有退缩。有时背新概念三,有时rap一下lp的in the end。坚持了很多个月。到了大二下学期,仍然坚持着这样的习惯,这就是我现在口语还过得去的原因。因为我选择了牺牲睡觉的时间,来练习口语。还有一个就是图书馆生活,为什么会天天跑图书馆呢,有时就算逃课都去图书馆呢。因为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这就是路径依赖了。刚开始为了复习计算机二级,天天复习,用了一个月,勉强拿了个合格回来。
之后就发现图书馆是个好东西,而且我也借了很多很多书。我认为这两个选择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轨迹,这就是我能在宜家实习,在广交会兼职等的原因。选择决定了未来!
10、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失败并不必然导向成功。“每当受到打击时,我就对自己说,‘我的选择也许又错了,我不适合这个行业。我必须调整,否则我会荒废了自己。’于是,又匆匆忙忙地跳到另一个行业。但是至今都无法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当”试错“成为一种心理惯性时,就很难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了,相反,却会成为一个自我逃避的借口。”不知道大家有没这样的经历,我觉得说的很贴切。大二以前吧,我应该还是这种人。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学生会什么不收我之类的,呵呵。
有时候工作做了一半,开始烦躁起来,觉得是不是这个工作不适合我啦?然后又开始新的工作,然后又是一事无成。大概很多人也会经历这样一段时光。但是现在我就只能告诉自己坚持,想到结果的美好。无论觉得多不适合,还是希望有个善终,有头有尾。不过还是有遗憾的,就是魔方玩到最后一面最后四颗我就放弃了,一直的遗憾,一直没有去突破!唉,C教授也不是圣人呀。因此这里就不得不引用西点军校的一句话: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
11、一些人刚刚积累了一些职业经验和社会资源,经受一点诱惑或者一点点挫折就转换门庭,结果使自己长时间积累的全部资源弃之不用,核心能力自然无法形成。教授的老师曾经说过,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充满诱惑。如果现在经受不了诱惑,将来鬼才来诱惑你。说的很好,因此教授一直记得。什么是核心能力呢?其实就是一种技能,一种你最擅长的能力。所以经常有些猎头公司来挖角,真的要考虑好才走。在宜家,我也知道员工的turnover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也不评论。
#p#副标题#e#
12.、“无所不通”像一团鬼火,迷惑了无数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让他们一事无成。如果企图掌握好几十门职业技能,你就不会精通任何一门。这句话刚好说到C教授,C教授只会吹水,实际本事实在有限。以后C教授会更加专注某个领域的知识,不再泛泛地去蜻蜓点水,希望大家也是这样。
13、仅仅是希望赚到金钱是远远不够的,你做的工作必须符合自己内心的需求,它才能吸引你,使你尽所有心力;果真如此,你就注定会赚钱。可能一开始我们觉得工资很高,但是就像EY对旭川师兄说的那样,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不喜欢会计了,或者你不喜欢EY了,那么对你和对EY都是不好的。有些人可能一味追求高工资,但是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就像我,我确实对会计这方面没多大兴趣。
但是我哥是会计专业,他可以去EY,虽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喜欢那份工作。虽然工作了5天,但是他的签名是tired。我们要怎样make money呢?教授也在思考。
14、因为年轻而无法自主,因为幼稚而缺乏主见,所有选择都是被动和盲目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大学毕业后依然要为之承担责任。我们的专业可能是我们父母选的,我们的工作就未必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同学在抱怨自己的专业呢?希望没有吧。
本来教授的志愿顺序是: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物流(供应链),物流(国际),但是因为教授成绩太一般,所以分配来供应链物流管理专业。完全没有概念的专业,因此我抱怨了一年,也荒废了一年。后来慢慢想通了,如果只是去学习外语,难道以后只做翻译么?没有专业技能怎么办?我很庆幸自己是管理学院的,虽然我也向往某些学院。但是我并不讨厌自己的专业,我学管理,我实践管理知识。我参加比赛,我带队,我发起活动,我去做那些initiative的人。
因为管理,你以后一样可以管翻译,呵呵。所以管理学院还是不错的。至少我不抱怨自己的专业。或者父母老是希望我们找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未来是自己的,还是要为自己多考虑一点。教授的父母也是希望我能入党,然后去汕头做公务员。但是教授有自己的选择,因此我要奋斗,为了自己,为了未来的家庭,为了未来还没预测到的事情。
15、如果想加速自己的求职历程,务必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喜爱的领域的每一家小公司上。选择的池塘越来越小,但钓到的鱼越来越大了。
#p#副标题#e#
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还是有很多人喜欢PG,喜欢wallmark,喜欢mars,喜欢大公司,可以学到东西。但是有没换个角度想下,在大公司,大家都是talent的人,我们能脱颖而出嘛?大公司的东西都很完善了,工作任务已经具体到细节了,我们是不是能适应乏味而routine的工作呢?确实大公司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那些文化底蕴,那些营销策略,那些公司制度,但是也有一句话说宁为鸡首,勿为牛后。教授在梦飞真正佩服的不是去niubility的企业的那些人,而是那些有实力但是却去小公司发展的人。他们会是开国功臣,他们周围没有很多talent的人,他们会容易受到赏识,他们真的很niubility~
16、不要只是抱怨公司的格局太小,让自己有一种壮志难酬的遗憾。第四点也说了,不要浪费时间去抱怨。
17、人生的历练并不是说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置于一种完全没有意义的磨难中,还要冒着消耗生命信心的危险。选择好自己的职业,方向,老是说要锻炼自己,磨砺自己,给自己太多借口,有时是浪费着时间。
18、在学校停留时间越久,越害怕接触社会,越不敢接受挑战。他们不是因为缺乏知识,而是缺乏面对生活和事业的勇气,这样的深造不仅不能给自己以提升,相反会使自己越来越没信心。C教授不考研的另外一个考虑也是这里,但是社会还是需要搞研究的人,所以考研的可以bs下教授。
19、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能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人生价值)。
20、这第二十条感悟,就交给亲爱的读者你了,别忘了到生涯设计公益网官方QQ群:35359853和同龄人、过来人一起交流、分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