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大学生对待职业测评、获得信息渠道、职业目标选择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组推荐。
【摘要】广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文章通过对此次大赛101名参赛者的观察分析,探索出大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缺陷,同时在分析缺陷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辛汉玲,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丁楠,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研究目的
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几年来,随着自谋职业政策的实行和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严重,生涯规划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内逐渐成为学校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关注热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为生涯规划教育与咨询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并促进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水平,为大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研究过程
日前,广西师范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本研究通过大量阅读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相关文献、参考大赛组委会复赛题目归纳总结出对此次大学生生涯规划比赛的十个观察点,即从参赛大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认识情况、是否掌握或了解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对职业特点的了解程度、所选职业的社会需求度、职业信息获取渠道、人际关系利用、职业规划实施具体计划及应变措施,职业情况分析十个方面观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本次研究共观察统计参赛作品101份。
三、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总结
通过对101份参赛作品的规划内容的观察统计,可以发现在就业市场对大学生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生涯规划相应越来越热的现实情况下,大学生们在比赛中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掌握了更多关于生涯规划的理论及方法,对所选择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社会对各种职业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现自己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计划也更加细致可行。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p#副标题#e#
(一)倾向于刻板看待职业测试结果,职业目标与兴趣爱好不能有效结合
在自我认识观察点上,作者发现大多数参赛者通过相关的生涯规划培训或者书籍信息,都了解到做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是对自我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于是很多参赛者利用各种各样的心理量表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进行测试,如使用各种人格问卷以及建立在人格结构理论基础上的职业兴趣问卷,来对自己的职业倾向性进行分析。使用最多的是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SDS)。使用量表进行自我分析的做法是正确的,但参赛者往往过于刻板看待职业测试的结果。
职业倾向性量表能帮助我们选择更适合我们的职业,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我们缩小可能的职业生涯选择范围,或扩大以前所没有注意到或者信息不完全的兴趣探索范围。它们的主要职能是给我们建议而非指导。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它的理论基础是把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进行匹配的匹配论。但人是变化发展的,远远比这种机械静止的匹配更加复杂。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职业测试的结果,仍然需要对自己进行细致地分析了解,以最终确定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职业倾向。
相当多的参赛者在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有冲突时会牺牲兴趣,单纯按照职业倾向性测试的结论和社会期许来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其实理性看待测试结果,重视自己的兴趣,寻找兴趣和职业目标的结合点才是正确的方式。
(二)信息渠道狭窄
大学生的劣势不是知识掌握的不够,而是缺乏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的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以及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才是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时成功的关键。信息资源的获取就是了解社会进入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然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单一、范围狭小。多数学生依赖于书本和网络,习惯定向捕捉信息,即是有目标地捕捉信息。比如一门心思去找可以支持或补充自己职业规划的信息,只对相关相近的信息感兴趣,却对乍一看与自己需求相差甚远的信息置之不理,甚至不屑一顾。然而,信息是否有用并不一定是直接体现出来的,也许和一个不相干的人聊天时可能会发现他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一条不相干的新闻也可能能够激发灵感、提供新的机会。所以,广开信息渠道,博采信息资源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信息渠道这一观察点我们发现,有88%的参赛者认为对职业规划来说,只需要掌握与此密切相关的信息即可。
#p#副标题#e#
(三)目标缺乏机动性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目标只有一个,规划也仅仅围绕这一个目标进行。对他们的生涯规划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他们的观念中,只要自己确定了未来的职业目标,并对这个目标做了必要的准备,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大学生在规划时通常不会考虑社会大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青年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往往导致他们不去考虑假如自己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应该怎么办。在这个观察点上,有8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只有一套规划系统。
(四)没有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未来的生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乃至命运的走向,人际关系的好坏其实也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高低的表现。每个人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有外界的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等方面的支持,而赢得外界的各方面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际关系的好坏程度。所以,必须从学生时代着手培养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升和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让他们在未来更具备生存竞争力,让学生可以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更具开拓和驾驭能力。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的规划案例中,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未来规划都是孤军作战,虽然一少部分的大学生意识到了合作和团队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发展个人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重视建立丰富的人际资源网,这样,一旦有事请教他人,立即便能得到全力支持。所以培养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没有将个人的生活目标考虑进去
职业道路的选择将影响个人生活的选择。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如果不考虑自己的个人生活目标,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之间势必会互相影响。而我们所观察的101位参赛者中极少有人考虑到这一方面。
(六)只有目标而没有考虑实现目标的必须技能
在对职业所需专业知识进行考察时我们发现,25%的参赛者没有对自己是否具备所选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虽然大多数参赛者还是注意到这个问题,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忽视了这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以一个体育系的男生为例,他的目标是经商,在他大谈特谈自己在经商时要如何如何时,却没有想过未来经商需要现在补充一些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经商首先应该懂得一些贸易或者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现在不对这些知识进行补充,那么他未来成功的机会会有多大?所以,确立了目标,就要想想目前的学习如何使你学会在新的职业道路上需要的技能。列出在未来职业领域取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然后对如何掌握这些技能作出近期规划,并了解是否存在一种或多种有助于缩短目前技能学习和希望从事的工作之间差异的方法和途径。
#p#副标题#e#
四、解决策略及建议
第一,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目标与兴趣爱好不能有效结合”的特点,我的观点是,与其盲目地改变自己去适应职业目标,不如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当个令人羡慕的独特个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个体原本就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目标与兴趣爱好不能有效结合,就没有克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避免人生的陷阱、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快乐的动力,就没有获取人生发展的巨大内驱力,也不可能会认识到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了解自己之后要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大能力、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此外,大学生对自身的了解除了通过科学测评和咨询,了解个人的基本情况,如兴趣、个性、特长、能力、人生态度等,还可以从班级和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可以从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中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可以从自我反省中了解自己的内在自我、也可从与心理辅导老师的谈话中了解自己。
第二,大学生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主要包括电脑、图书馆、其它出版物等。为了更多的了解自己未来职业目标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找几个行业内的内行人士聊聊,搞清楚那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切不可只通过书面材料就贸然决定。也就是说,经验的获得不一定要亲身体验,通过对他人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可以快速有效的丰富自己的经验累积。只要能够善于利用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了解各种职业信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以及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第三,一方面,我们既感兴趣又有能力干好的职业也许不止一个。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所规划的未来的职业目标经常会发生出人意料的逆转和改变,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些变化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写入职业生涯规划中。此外,目标也会时常发生改变,理想中的职业也会改变它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要避免自己所选的未来职业目标的滞后性就需要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一种途径是加入能够拓展我们所具有的可迁移才能的行业。这样,就不会遇到因自己最终的事业目标过时而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况。另一种途径就是在注重培养可迁移才能、以最小的个人职业变化来平稳地转变并适应工作的同时,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和行业,了解未来趋势,重点是探寻职业发展趋势的各个方面,不能只看表象。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的岗位包括老师、翻译和进入外企等。就以进外企为例,除了英语专业知识,在外贸企业做翻译的话,还需要一定的贸易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该补充一些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就业时就比仅学专业知识的人有优势的多。具备了基本的贸易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去考一些国际贸易方面的证书、会计证、报关员,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仅仅多学一点贸易方面的知识,就业渠道就被拓宽了很多。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p#副标题#e#
第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交际视为求人帮忙,而应当看成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设桥梁。交际的出发点就是相互给予。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应该涉及到不同的领域,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或者本职业领域内,否则不能有效的收集各方面的信息,造成个人思维上的局限和观念的偏执。
五、结语
通过运用观察法对我校101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察分析发现,我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目标与兴趣爱好不能有效结合、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目标缺乏机动性、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没有将个人的生活目标考虑进去、只有目标而没有考虑实现目标的必须技能等。因此,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培训中,应着重于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知识了解、对职业知识的了解以及自我知识与职业知识的结合运用。同时应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信息渠道、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进行培训和拓展,以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尤敬党,吴大同.青少年生涯规划指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盖里·西茂,卡罗尔·卡特,卡罗尔·欧兹著,刘川,周冠英译.如何实现你的职业理想[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