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书笔记600字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成于1601年,那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圈地运动”正在进行中,社会中充满矛盾。这本书也表现出了这一点。

哈姆雷特因为的死亡放弃了一切,包括他的尊严、爱情甚至于生命。然而这样有没有意义呢?为什么要为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并不清楚,他甚至连死亡是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要做些什么梦”。

但他不得不报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驱使。这使命感从何而来?是因为正义吗?消灭代表邪恶与丑陋的叔父克劳狄斯,恢复王国的秩序。这似乎是一个理由。但正义的伸张又必将伴随着流血和新的仇恨。哈姆雷特为了避免这些迟迟没有动手,他选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这个使命。但在那时剧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死了,只留下一个霍拉旭。或许这也是最好的结局,涉及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临死时对霍拉旭说:“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蒙受极大的损伤!你如果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这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这很奇怪,哈姆雷特为什么留下这样的遗嘱?为了他的名誉吗?可哈姆雷特为了复仇已经什么都不顾了,为何还要在乎名誉?我想他当然不是为了名誉,传播这个故事是为了给世人以警醒,让世人替他继续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遗嘱中还提到了天堂,连死亡为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来天堂呢?我实在不明白,或许哈姆雷特仍对死亡怀有恐惧,想给自己一个精神安慰罢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者,但当时各个阶级为了利益而不停斗争,使英国社会现状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差距越来越大。莎士比亚能怎么办呢?踌躇满志的他却无法“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于是他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与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这思考与矛盾画出的省略号。他想借这个省略号引发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个最终的答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178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后感600字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后感600字: “学而”句提出了“学”的本质,“学”之道;紧接着就是知己之乐;然后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树立…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19
  • 小学生读后感200字大全5篇

    小学生阅读《在美国钓鳟鱼》读后感200字: 我把百度百科上的介绍粘贴过来,“《在美国钓鳟鱼》记录了诗人布劳提根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里带着妻子和孩子横穿美国到处露营的钓鳟鱼之旅,其中穿…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28
  • 《淘气包马小跳·超级市长》读后感600字

    《淘气包马小跳·超级市长》读后感600字: 在六一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淘气包马小跳·超级市长》。 这本书主要讲了马小跳要当模拟城市的市长,和他一起竞选市长的,还有他们班级的学…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29
  • 城南旧事读后感250字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一篇著作。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七到十三岁之间的动人故事。小女孩英子跟着父从日本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一切都让英子感到十分的新奇,会馆…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247
  • 《手心里的阳光》读后感800字

    简单朴素的包装,让人耳目一新;大方的字迹,组成了六个虚幻又附有诗意的大字:“手心里的阳光”。一本并不显眼的书却有着不凡的内容。 女孩雨桐,自幼与外婆生活在内地。父母通过努力拼搏在一…

    读后感 2022年7月10日
    107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1000字

    一次奇妙的参观旅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罗尔德・达尔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曾看过他写的《玛蒂尔达》、《女巫》、《了不起的狐狸》……每本书都是那么…

    读后感 2022年7月1日
    1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