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1000字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不啻是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自述,而且也是一部卓越的艺术珍品。它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十九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的社会生活所描绘的一幅多彩的时代历史画卷。作品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作家本人。这一形象不仅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俄国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复杂的磨练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艺术典型。作品以高尔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为素材,涵盖了作者从记事时候起,即四岁至二十岁的生活经历,也就是一八七一至一八八八约十八年的生活片断。

在《童年》中讲述了阿廖沙・彼什科夫四岁丧父,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频临破产。严峻的生活使得这个本来就乖戾、吝啬的小老头变得愈加残暴、贪婪、怪僻,他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经常打骂亲人和幼小的阿廖沙。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愚昧、狭隘、自私、残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为争夺财产,甚至为一些小事而常常争吵、斗殴。其中有几个片断让我记忆深刻。暴戾的外祖父凶狠地毒打祖母和孩子,竟把幼小的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两个舅舅,由于嫉妒,把阿廖沙的骗到外面,并狠心地把他毒打一顿后推进冰窟里。大舅米哈伊为取乐,竟把烧红了的顶针放在瞎眼的老长工格里戈里的手里。二舅雅科夫甚至残忍地把自己的老婆无端地折磨死了。干活时他们不把人当人看,抬十字架时竟把强壮的“小茨冈”活活给压死了。作品的开头高尔基就写道:“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文中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惨的,是一场“恶梦”。它不仅让我对自己的童年感到无比庆幸,同时也让我对现在的生活充满感激,也许我们不该总是抱怨父母,他们是爱我们的。对我们的要求总是尽量满足,这样的亲情是来之易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无可挑剔的幸福。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十一岁时不得不到社会上谋生的故事。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历经坎坷,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同时也看清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昏暗和势利。还有很多“残忍、污秽、丑恶的事情”。其中有两件事情让我最难忘:一是狡猾的谢尔格和叶尔莫欣自己偷茶具,却要嫁祸于阿廖沙;二是当时人们对待妇女的态度,这也是阿廖沙最痛恨的:他曾亲眼看见他的后父用长腿踢的胸脯;亲眼看见一家妓院的门房抓住一个女人的双腿,倒退着像拖死尸一样把她拖到人行道上……这一切都引起幼小的阿廖沙的激愤和狂怒。身边这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阿廖沙并没有被黑暗的社会和腐蚀人的恶势力所压倒、所毁灭,反而使他锻炼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的人。这是因为:在现实中,除黑暗势力外,还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们,是他们给了他力量,使他看到光明;最具有代表的便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在作品中外祖母的形象可以说是俄罗斯及至世界中最光辉、最有人性,同时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高尔基非常深情地写道:“要她没有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

《在人间》中作者广泛地描写了十九世纪俄国下层的社会生活。其中最让我愤恨不平的便是当时社会的男女地位不平等,和对女性的歧视。我如阿廖沙一般感到激愤,但我们如今的社会,女性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世人的尊重,这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最值得庆幸的事情。也是现在社会和当时社会最大的区别。我也很同情阿廖沙在那么小的年龄便要在那般丑恶的社会生存,那么早的认识社会的残忍和看到那些不堪入目的事。这让他的心灵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和造成了心灵伤害,但他的乐观和坚强也让我震惊,他并没有向黑暗的社会低头,且守住了自己最后的正直和勇敢美好的心灵,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份高尚的品质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的大学》则是高尔基在写《在人间》六年之后,即十月革命后的一九二三年完成的。它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主要记述了作者一八八四至一八八八年在喀山的一段艰苦生活历程。阿廖沙本来是抱着“上大学”求学的目的去喀山的,但是梦想很快就破灭了。迫于生活,他不得不经常跑到伏尔加河码头和面包房等地去干活。在这里,他的生活接触面扩大了,除了与工人、流浪汉、城市下层平民打交道外,还结识了一大批学生和有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他参加了民粹派小组的活动,然后又跟罗马斯到去做启蒙宣传工作。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与《童年》和《在人间》相比较,在《我的大学》中,阿廖沙已不是简单地否定现实中的恶,而是开始身体力行,试图提出并着手解决许多社会问题了;他从过去对事对人的自发的反抗进而到了自觉反抗的阶段,从孤立的个人反抗的方式转为有组织的集体斗争的方式,这是个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还没有看到先进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革命,他们的工作不会有好的结果。高尔基当时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在喀山的一段生活锻炼,对于阿廖沙的思想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后来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的大学》中,高尔基在面对现实的残酷,梦想的破碎,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从此一蹶不振,反而愈拙愈勇,坚持不懈的同命运做斗争改变当时的社会面貌。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也是我最尊敬的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它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让人在面对艰难险阻和灾难时,不轻言放弃,勇敢的与其斗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从而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326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西游记》读书心得

    这是一篇读后感9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丰富传神的。小时候,我读起来总觉得既过瘾…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28
  • 《书香岁月――杨绛》读后感600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她所译蓝德的一首诗,这便是她对待人生的态度。  杨绛出生在古都北京…

    读后感 2022年6月30日
    125
  • 《他的国》读后感800字

    《他的国》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是大学时候读的,之所以突然想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校要求写读后感,但是最近没有读到想让我写读后感的书,二是最近想起了一个老朋友,…

    读后感 2023年2月15日
    18
  •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1000字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1000字: 路上读了一段《跌荡一百年》,这个系列的书读了很久,终于还有最后一本。 年初的时候和我妈视频,讲到这本书,她说“我觉得这本书很好,但是有点鸡肋,他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1
  • 梦想与命运——读《骆驼祥子》后感800字

    梦想与命运——读《骆驼祥子》后感800字: 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以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通过对20世纪人力车夫祥子的描写,反映出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读后感 2023年2月9日
    30
  • 读《中国轨道号》有感600字

    承载初心的那片蓝天――读《中国轨道号》有感 怀揣初心的他们,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飞快地进步,源于梦想,始于信念,在父母的领导下,他们也将毕生心血投身于国家,奉献给社会。承载初心的那片…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2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