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

克里希那穆提,印度著名哲学家

生命并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

生命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

它是一个伟大的谜,

在这个浩瀚的领域中,

我们更有幸生为人类。

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就失去了生命的整个重点。

……

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

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

——克里希那穆提


作者简介: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公元1895年—公元1986年),印度哲学家。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的六十多册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讲话集结而成,目前已经译成了47种语言出版。


01

当你非常年轻时,你充满了活力,不是吗?你希望游玩、跑跳、说话,你坐不住,你充满了生命力。然后呢?

你长大,你的老师就开始削减你的精力,他塑造你,把你导入不同的模式中,等你长大成人,你剩下的一点点活力很快就被社会吞没了。社会告诉你,你必须做个好公民,你必须依照一定的方式行动。

通过所谓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压力,你年少时拥有的充沛活力就逐渐消失了。我们都拥有的这份活力究竟是什么东西?

它是思想、感觉、兴趣、热心、贪婪、激情、色欲、野心、仇恨;它是画画、发明机械、造桥、铺路、垦荒、游戏、写诗、唱歌、舞蹈、上庙里拜拜,这些都是活力的展现,活力也创造幻象、灾祸及不幸。

我们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规范,而它真的是非常复杂。你知道,社会认为它必须控制或规范它的公民,必须根据某些宗教、社会、道德及经济的模式来塑造人们的思想

然而规范到底有没有必要?请仔细地听,不要立刻说“是”或“不是”。我们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年轻时,都觉得不应该有规范,我们应该有自由去做任何我们喜欢做的事,而我们认为那就是自由。

然而只是一味地说我们应该或不应该有规范,或应不应该有自由等,却不去了解规范的整个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一个敏捷的运动员是无时无刻不在规范自己的,不是吗?他在运动中得到了喜悦,运动的本身需要维持身体的强健,这些都促使他早早上床、不吸烟、摄取正确的食物以及遵守保持良好健康的原则。

他的规律不是被硬性规定的,也不是一种冲突,只因为他对运动的喜好而得到的自然结果。然而规范到底会增加还是减少人类的活力?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

02

全世界的人类,不论属于哪一个宗教及哲学派别,都对心智加以规范,这意味着控制、抵抗、调整、压抑等等,而这一切真的是必须的吗?

如果规范能为人类带来更大的活力,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它只能压抑人类的活力,它就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活力,问题在于这份活力通过规范的控制以后,是否还能活泼、丰富与充沛,还是规范是否破坏了我们原有的活力?我想这就是核心的问题。

许多人都没有很大的活力,他们原有的一点活力,也很快在他们所属的社会以及所谓的教育的控制及禁忌下,被吞噬并且毁坏了。然后他们就变成善于模仿的、没有活力的社会公民。

最美好的以及最具破坏性的品质,都是人类活力的展现。但是你知道的,这种控制和规范活力的过程,这种只许活力往某一个方向而不许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限制,只是一种社会的便利。

而且人的心智依照特定的文化模式成形以后,他的活力就渐渐耗散了。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增长这份大家多多少少都拥有的活力,给它更大的动力,那么这份力量到底要如何运用呢?

为什么要有活力?是为了打仗,还是为了发明飞机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机器?是为了追随某些大师,还是为了通过考试、生儿育女?还是不断地为这为那而烦恼?

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运用活力,然后促使所有的活动和一种超越它的力量产生关联?显然,如果人类的心智不用在追寻真理和神,那么它惊人的活力就会变成毁灭和不幸的工具。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

03

为了追寻真理,人类需要无限的活力,如果不朝这个方向走,活力就会消耗在制造不幸和灾祸之中,因此,社会就必须对他加以控制。

然而,一个人有没有可能把活力完全发挥在追寻神或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又能做一个了解人生基本问题而不被社会败坏的公民?你明白我说的话吗?会不会太复杂了?

你知道,人类就是能量,如果他不寻找真理,这份能量就具有破坏性。因此社会就必须控制并且使人成形,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活力就被扼杀了,这就是发生在世界上大多数成年人身上的事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另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事实,当你真的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有足够的活力去做它。

如果你热衷于一个游戏,你立刻就会有活力,不是吗?而这份活力就自动会控制它自己,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外界加给你任何规范。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能量会创造它自己的规范。

一个寻找真理的人,他自动就会成为好公民,而不需要依据任何特定的社会或政府的模式。

所以学生与老师必须共同合作,把这份无比的活力抒发出来,借以追寻真理或上帝。在追寻真理之中,自然会产生规范,然后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人,而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社会及文化背景。

如果学校不消减学生的活力,反而去帮助他们,唤醒他们追求真理的活力,那么规范就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了。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

04

你在家里、在教室里、在旅馆时,为什么总有人会告诉你,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显然,那是因为你的父母及老师们就像社会上其他的人一样,都没有观察到人活在世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发现什么是真理或神

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教育者了解,并且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这份追寻上,他们也能共同创造新的教育和不同的社会。

你是否注意过你身边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什么活力,包括你的父母及老师们都是如此?他们在慢慢地死亡中,即使他们的身体还不老。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被社会所降服了。

你知道,人类的心智具有创造核潜艇和喷气式飞机的能力,它还能写出惊人的诗篇和散文,它既能美化这个世界,又能使这个世界毁灭。

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活着最大的目的就是解放我们的心智去找寻神或真理的话,这股能量就会变得具有破坏性,然后社会就会说:“我们必须控制个人的活力,使它定形。”

所以依我来看,教育的功用就是使个人释放出追求圆善、真理以及神的活力,这份活力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他必定是好公民。但是如果我们只有规范,而缺少了对这一切的了解,那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具有破坏性的

除非你们每一个人都受到这样的教育,那么当你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你们才能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发现什么是真理,否则你只会被社会吞没,你会被扼杀和毁灭,你的余生必定是可悲而痛苦的。

就像河流创造了阻挡自己的河岸一样,追求真理的活力不需要任何压力就能自己创造出规范,如同河流寻找大海一般,这股活力必定也能找到自己的解脱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问题


文摘自《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作者:[印度]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原作名:Think on These Things

译者:叶文可

出版年:2004-10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END >

编辑整理:正反君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46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孟子·梁惠王》讲了三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孟子》第一篇《孟子·梁惠王》 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孟子·梁惠王》的上半部分,我们讲到了孟子和梁惠王、齐宣王的几段对话。通过这几段对话…

    读书 2020年2月6日
    1.2K
  • 如何写出惊艳朋友圈的读书笔记?

    Jun. 22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 作者 | 彭小六 书本里的知识浩如星辰如何撷取你最需要的?读过的书不少,看…

    读书 2020年2月16日
    955
  • 白岩松:为什么有些人一生都在攀比?

    现在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一、 缺失信仰 为什么我们周围的黑人、墨西…

    读书 2020年3月31日
    1.0K
  • 写作技巧:手把手教你写读书笔记!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我们读完一本书、却又记不住内容怎么办? 都说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记忆,但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啊? ……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这个话题:如何快速上手、轻松学会写读书…

    读书 2020年2月16日
    883
  • 王朔:我的文学动机

    我是个没受过完整教育的穷小子,有很强的功利目的拿小说当敲门砖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小说基本是写实的。 最初是艳情。那时我正值青春期,男女之事对我很有吸引力,既希望赢得美丽少女的芳…

    读书 2020年2月9日
    887
  • 新年加点料:京东图书年货节福利满满,诚意满满!

    不管你是一周读一本书,还是一年没翻超过十页,2018年都已经和我们沙扬娜拉了~生活需要有目标,读书、减肥、脱单、赚钱,这些2018年立下的flag,在2019年初似乎又可以再次立起…

    读书 2020年3月31日
    7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