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日本新年号发布:令和。
这一年号将从今年5月1日,也就是日本现任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即位当天正式实施。
这也是第一次不是出于中国典故的年号,“令和”二字典出于日本诗歌总集经典《万叶集》,引用的相关诗句为:
“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
按照惯例,日本历代年号方案都是委托熟悉中国和日本的古籍专家和历史专家制订。
从公元645年,仿照唐朝制度设立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大化”以来,1374年时间,247个年号,出处全部来自于中国典籍。
即使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最想跟中国划清界限的那些年,这个传统也没有变。
比如:“明治”取自《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大正”取自《易经》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取自《书经尧典》“百姓昭明、万邦协和”。
而这次的“令和”,明显更侧重于日本文化自身,但事实上,这次引用的相关诗句是一首贵族咏梅诗。
旧时日本皇族贵族崇尚赏梅。这一习俗来自“唐化”。
目前日本人喜欢的樱花更多是明治维新尤其是二战战败后政客刻意推动的结果。
而如今“令和”又穿越过重重的东京樱花,多多少少拉回了日本文化里暗含的“梅花烙”。
可以发现,越是割裂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就越暧昧不清。

01 汉化产物
说到“年号”,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中国古代王朝绵延两千余年、纷繁复杂的年号谱系。
贞观、开元、永乐、乾隆……很多年号大家都耳熟能详。
其实,年号作为纪年的一种手段,并非帝制时代的自然产物。
从上古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再到秦代和汉初,都还没有年号一说,直到西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建元”,公元前140年即建元元年。此后,年号这一纪年系统就被历代承袭下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改用民国纪年为止。
日本的天皇年号,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学习中国的“人为”产物。
日本的第一个年号,是“大化”。时值中国唐代开国治世——贞观之治,日本国内改革派通过“乙巳之变”,全面学习唐朝制度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

乙巳之变
日本年号的创立,可说是这场全面汉化改革的序幕。日本使用年号,也就从那时开始延续至今。
因此,同根同源的中日年号,就有着相当多共同的特征。
但有趣的的是,中国古代的年号在字数上其实没有一定之规,如武则天“万岁登封”、宋真宗“大中祥符”等,都逾越了两字的限制。
而日本几乎全部年号都采用两个汉字。
唯一的例外出现,只有729-770年连续的“天平”、“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天平神护”、“神护景云”这一组明显带有承袭关联的年号。

02 两个汉字,怎么就这么难选
从最初的“大化”,到目前的“平成”,日本共使用过247个年号。时至今日,日本是唯一仍在使用年号的国家。
如今,日本法律明确了候选年号名称的“硬性标准”:
1. 要具有符合国民理想的美好意义2. 应为两个汉字3. 应易于书写4. 应朗朗上口5. 不应是过去的年号或作为谥号用过的名称6. 不应是日常通俗词汇
更通俗地说就是“简单”、“有内涵”,不过就仅仅这两个条件,已经难倒了许多日本人。
日本之前的247个年号中,实际只使用过72个汉字…

比如,“令和”的和字,这次是第20次在日本年号里出现了…
而令字才是第一次。
除此之外,选年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跟其他著名商号、商标重复。
否则国威何存?

03 年号更迭引起的巨大关注
1989年1月,昭和天皇逝世到更改年号为“平成”仅花了8个小时。
一时间,日本的日历、挂历、手账等需要使用年号的系统都陷入瘫痪。
同年,为了应对年号更改,日本大藏省从2月开始仓促制造印有“平成元年”的钱币。
于是,同一年发行的钱币有的刻着“昭和64年”,有的刻着“平成元年”。前者由于很快就停产而成为流通量很小的梦幻钱币。

因此这次年号的更迭,在日本国内外依旧引起了很高的关注,而对于日本本国人来说,这就像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突然抛来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
毕竟就连日本学术界,都对更换年号这件事感到相当陌生。
日本史学界年号研究第一人所功教授就谈到,在日本关于年号的研究微乎其微,在2018年新出版的《年号之部》之前,上一次综合研究要追溯到昭和8年(1933年)。

日本年号法
在日本历史上,年号这东西更迭频繁,几乎就是君主随心为之。
而日本国内对此事的关注,是因为年号的改变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日本政府和地方自治团体所用的公文,基本上都是年号纪年;普通民众在填写政府机关的资料时,也经常使用年号。
日本居民卡,身份证,保险卡,驾驶证等个人证件上的生日年份,全部是用年号纪年,驾驶证上的有效日期也是用年号表示。
日本使用的硬币、电车车票、银行存折,乃至食品的保质期,也是以年号标记。印刷日历、电脑、手机上的日期显示等问题更不必说……

这样与国民日常生活切身关联的变更,不引起关注是不可能的事情。
据《日本经济新闻》,日本全国日历出版协同联合会的相关人士表示:“希望早点知道更改年号的日程。”此外,使用日本历法的日本银行系统也需要更新年号。
为了让相关行业做好更改年号的准备,日本政府决定将此次年号的公布时间提前。
所以新的年号才会在4月1日公布,而到了5月1日才正式实施。

04 被寄予厚望的换元
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更重要是,这次改元被寄予着的厚望。
日本曾有政治家提倡通过改元来改变对时代的认识。
例如被称为日本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曾在战败后这样提倡过。
“为了让不论男女老少还是贵贱贤愚的全体国民都认清战败的事实,我认为应该改年号。年号可以带有‘新生日本第一年’的含义。或者是带有‘民主主义元年’、‘兴国元年’或‘投降2年’等含义”
毫无疑问,新年号中倾注着对未来日本的期待。
上一个平成时代的开启,正处在日本当代史的重要关节点上。平成天皇即位之时,日本的经济正走向顶峰。
经过昭和中后期的努力进取,加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泡沫经济”,日本经济呈现出空前的欣欣向荣局面,日本人一度看到了冲击世界第一的曙光。

然而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有人将这次经济停滞称为“失去的十年”,还有人称作“二十年”,甚至有人说是“三十年”。
三十年,那就意味着持续了整个平成时代。
在这三十年里,一开始就寄予了巨大希望的日本人,面对随后而来的崩盘幻灭,长久地被遮蔽在整个民族的巨大阴影下。
如今,“平成”将要过去。
在下一个新的年号,日本人又将寄托着怎样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