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胡适说: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为什么要读书呢?书本是知识经验记录、人类遗产。知识充足的人,经验很丰富。
什么书都要读。有许多书,我们不一定读的懂。需要读许多别的书,才能懂得这本书,别的书就是一种工具。《墨子》一书,其中包含了光学、几何学、力学、工程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科学,所以如果不懂,就没法读懂。就我个人而言,懂销售,除了学习别人的案例之外,也时常多看几本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数据分析等学科。市场状况瞬息万变,需要更多知识储备。学生时期,遇到难题不会,而课本上也无法解决的时候,也需要更多其它方面的参考资料,素材辅助解决。

解决困难。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应付社会环境及各种突发情况。社会风险很多,有很多状况始料未及,充满未知,甚至不知所措。这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理清思路,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尝试地去解决,不行,再换一种方式。所以需要多读书,读了书,才能有思想,有思想才能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确立自己的方向。大千世界,各行各业的都有,空无一技之长,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社么,农村出身的长大后,大城市的花花绿绿,花样繁多。容易迷失方向,而读书的目的,是能够给予自己正确的引导,端正自己的态度,逐渐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怎么做。
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事实。读书越多,相当于经历更多的人的生活,再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能更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
不但要读中国书,也要通读国外书。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地区。文化、历史背景、经济、社会、人口面积、政治、语言等都有很大区别。如饮食方面,中国是米饭面条,美国是汉堡包、披萨;日本是寿司饭团。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发展差异,可以触类旁通。
读书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会写作的一定会读书,但是会读书,也不一定要成为作家。读书可以开拓眼界,放松心情,可以让自己浮躁的心缓和下来。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代皇帝,名臣无不都是博览群书,为施展自己的才华,无不都是十年磨一剑,读书的人,善于谋略,善于规划,往往走得更高更远。张良、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张仪苏秦纵横六国。这些人都是饱读书,才建立了功业。
读书,不是读死书,也不是书本上的知识生搬硬套。”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要将知识不断打磨推敲,结合自己的经验,不断整理素材,不断思考,最终得出自己的感想;这时可能会有眼前一亮,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这时候就可以付诸行动,一切都不会盲目了。
有些书阅读起来,可能一开始不懂,或无趣,或困惑。例如侦探小说,开始的情节可能设置悬念,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最后才知道,一些平常不注意的小事,最后都能串成一线。阅读有时也需要坚持,看不懂有时需要看到最后懂,或阅读相关书籍,最好知道带目的性的读。如果不清楚涉及到哪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专家的意见,或这各种书都浏览过了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总之,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我们走的更远,学习更多新知,了解更多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行业慢慢来临,也需要结合自己能力,不断应付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