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的翻译(春夜喜雨的诗意解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五言律诗。平仄严谨,对仗精工,是杜甫难得的心情比较轻松的格律精品。

杜甫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已是晚年,得到严武和高适等人照顾,他终于在成都定居,虽然亦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忧思天下民众的作品,但是这段时间是他颠沛流离一生中最稳定安然的时期。他在这段时间里,写了《戏为六绝句》,为盛唐诗歌的走向一锤定音,并且将诗歌格律化技能得炉火纯青,为后来流落夔州时期的创作高峰做好了准备。

这是写出“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时期,自然是心情比较轻松的,所以才有春夜“喜”雨的标题点明心情。

春夜喜雨的翻译(春夜喜雨的诗意解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为什么称它为“好雨”?因为它知道春天万物生长需要水分,就应节而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不过后来都是用作比喻不声张、默默支持的爱。这当然并非杜甫本意,但是能够跳离诗作,依旧活力满满地流传,可见诗圣对春雨无声浸润的描写是何其形象体贴。

春夜喜雨的翻译(春夜喜雨的诗意解释)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前两句为“起”、“承”,这一句按照律诗文法自然该“转”,杜甫这一联转换并不明显,依旧是夜景描写,只不过没有再写雨,而是进入大环境描绘。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这一句的转是比较特殊的,我们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单独拎出来,也能感受到细雨的形象,但是如果将颈联单独拎出来,就会产生一种不同的感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不是夜黑风高杀人夜么?

所以读到这里,习惯了杜甫诗风的人就会有些担心,这是否又会沉入诗圣一贯抑郁沉雄的文风?

尾联却在“合”的基础上,让我们眼前一亮。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真的天亮了。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的翻译(春夜喜雨的诗意解释)

这里也合回了首联中的“当春乃发生”,完成了一个诗意回环。就算我们去掉中二联,使用截取法来欣赏一首五绝,也是绝妙好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五绝。注意,“看”字发平声。

这首五绝,通用脉络清晰,诗意留白,字词简洁而繁花似锦,是首好作品。

诗圣的作品,就是经得住各种折腾,都是美文。

这里省略了五律中的中二联夜雨景色的描写,就留出空白来让大家想象,但是无论大家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估计也无法超越杜甫中二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夜雨、环境描绘。

杜甫一首不那么让人忧心的作品,将人们盼雨、听雨、看雨时满心溢出的欢喜表达得淋漓尽致。

句子遍布开心,却对标题中的“喜”字绝不提起,这就是诗歌高手的笔墨。

春夜喜雨的翻译(春夜喜雨的诗意解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775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感悟人生诗句

    感悟人生诗句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一种心理上的妙觉。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或渐悟或顿悟,或隐藏或彰显。真正的感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

    美文 2022年12月15日
    47
  • 抖音除夕寄语文案大全

    2021年的零时的钟声响起,牛年的新年列车准时出发,驮去一个难忘的岁月,迎来了又一度火红的年华,那么你知道关于除夕祝福文案怎么写有哪些吗?不知道的小伙伴不妨来看看哦!下面是由小编带…

    美文 2022年8月12日
    69
  • 美文美图:那是最平凡的一天

    大暑回忆起小时候的炎炎夏日 那些清凉消暑的游戏 那些天真稚嫩的想法 都让人怀念 一起回到小时候度过一个充满童趣的夏日 我们愿意回想起这些童年小事 是因为它们蕴藏的快乐能给我们前行的…

    2022年7月24日
    133
  • 庆祝教师节的推荐语录94句

    教师节将至,教师节这天,政府、学校方面有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为教师颁发奖金、证书;有组织学校学生、歌舞团等,为教师献上歌舞表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庆祝教师节的推荐语录94句…

    美文 2022年8月14日
    63
  • 表达不舍离别的诗句(最好的告别经典句子)

    人生,有相聚,就有离别,曾经那些念念不忘的人和事,在时间中被慢慢消弭,最后随着飞鸟在天空中消失不见。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 只是因为有了他乡;世上本没有思念的, 只是因为有了离别。 …

    2022年7月5日
    236
  • 梁实秋散文:人这一生,为什么一定要去旅行?

    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 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 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

    2022年5月18日
    2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