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读后感1200字

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读《侏罗纪公园》有感

有的人,迷恋那悠久的历史;有的人,沉浸于飘渺的未来;还有的人,幻想在未知世界里与那些本该生活在几千万年前的恐龙们朝夕相处。

1993年,一部名叫《侏罗纪公园》的好莱坞影片横空出世,全世界的影迷都如潮水般涌进影院为之疯狂。《侏罗纪公园》运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脑特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恐龙世界。它不仅取得了无比成功的票房成绩,也成为人类电影史上的一座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然而实际上,这部电影正是改编自有“科技惊悚小说之父”的美国作家迈克尔・克莱顿的同名小说。小说《侏罗纪公园》描述了富翁哈蒙德为牟取暴利,招募顶尖科技人员,利用最新生物工程技术,从留在琥珀里的蚊子上提取出恐龙的DNA,在哥斯达黎加的一座小岛上培育出了各种恐龙,建起了一座“侏罗纪公园”。这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激动人心,不料在公园开张前夕,却发生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危机。岛上不断有人被食肉恐龙吞噬,人与恐龙展开殊死搏斗,高潮迭起,惊险万分。紧张刺激之余,小说也带给人们对科学与伦理的沉重思考,这种忧虑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愈加明显。

对于一部小说,最重要的元素无疑是内涵。富翁建造侏罗纪公园,主要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喜爱恐龙,而是利用了人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来谋取钱财。侏罗纪公园就像一支迷人的曼陀罗花朵,人们明知它有毒,却仍沉浸在其美好的表象中。全自动化的喂养方式,每一个展区都用带电的铁网隔离开,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但是,隐藏深处的混沌现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并且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混沌现象是指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中,发生的不可重复、不可预测的行为,通俗点说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现在想在电脑上看一个视频,理论上只要几十秒的时间,打开网页、搜索视频、播放。但是实际上这中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操作的过程中计算机会不会死机,会不会视频无法加载,更或者会不会突然停电?这些都是无法预料的,所以现实与理论经常会有许多差别。小说中也是如此,本来是一场很温馨的,几位考古学家对面前的这些原本只能依靠大脑凭空想象的远古生物感到心潮澎湃。谁也没有料到,一场强烈的暴风雨突然间袭击了这个城市,导致了公园的电力系统瘫痪。于是电车无法运行,更有恐龙逃出电网,把公园里搅得一团糟。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科技?科技对人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得想到滥用科技的后果。比如说转基因技术,本来是科技的一大突破,但是把它过早地运用到食物中,对人的健康是否具有一定的风险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同时,复活恐龙也是一个有关伦理的问题。既然科学家们掌握了复活恐龙的技术,理论上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生物的DNA,任何生物我们都可以把它复活。这样做究竟是可以确保物种的多样性,拯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生物,还是违背了自然界物种更替的规律呢?如果这种规律被人类打破,又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部小说,决定成败的还得看细节。《侏罗纪公园》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了人类在恐龙面前的渺小与恐惧,烘托出了一种无力的气氛。同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见了恐龙吓得撒腿就跑,最终结局基本都是被恐龙吞噬。有的却勇敢地保护别人,即使最后壮烈牺牲,也让人心生敬意。还有一些科学家对恐龙的痴迷达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甚至因为自己的疯狂而连累了同伴。像里面的一个场景,女主角将一只受伤的暴龙幼崽抱回来医治,却引来了它的,直接导致了暴龙的大扫荡。女主角不仅自己在悬崖边上差点丢了性命,还牺牲了自己的一个。面对这些冷血的、没有感情的恐龙来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救它就是将自己和他人送上绝路,看来有时爱心太过泛滥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从题材上来说,《侏罗纪公园》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故事。科幻作品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两种,前者作家力图把其中的理论阐释地十分符合自然科学基础,而后者一般不会刻意去对作品中的一些科学根据进行过多的解释,甚至也不顾这种超前的科学构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而将重点放在了社会会因此出现怎样的变化。尽管《侏罗纪公园》提出的设想以现有的科技还不能实现,但它对人们在生物工程方面的启示作用也确实是巨大的。

读完全书,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便会体会到全书结构的妙处。开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被一个神秘的咬伤了,而医生竟然不知道伤口是哪种生物咬的。这就形成了悬念,随着情节的推进,一幅幅宏伟画面展现在读者的脑海里。暴风雨前后的侏罗纪公园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许是作者在告诉我们,科技能造福人类,但有时这美丽仅是泡沫,破灭之后却是无边无际的恐怖。

一本书,如果富有内涵、经久不衰,那就足够称作是一本好书了。然而《侏罗纪公园》却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它不仅长居全美畅销书榜冠军位置,更以其超前的科学设想,推动了生物科技的发展,催生了与之相关的一些列电影、模型、游戏产业。尽管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留下的一部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将是人类永远的财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860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做好学生有点累》读后感500字六年级

    来临了,推荐了几本书,我也情不自禁到书店里来挑挑书。我一眼看见了那本《做好学生有点累》,我对这个题目又好奇又惊奇,心想: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呢?正好也是推荐的基本,便兴冲冲的买了下来。…

    读后感 2022年6月23日
    114
  • 《凝眸人生》读后感1600字

    《凝眸人生》读后感1600字 久闻郭发栋先生著有随笔——《凝眸人生》一书,未有机会拜读,心中甚有缺憾。今偶访友,闲聊之余浏览书柜,《凝眸人生》跃入眼睑,不禁眼前一亮,久久凝视、不能…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28
  • 《我爸爸》读后感800字

    “这是我,他真的很棒!”这句话是《我》这本绘本读物的第一句话,也是始终贯穿整本书的话。仅仅这一句话,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爱的、伟大的,他是孩子的骄傲。家长们,你是否是孩子的骄傲呢…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25
  • 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功

    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功 ――《绿野仙踪》读后感 《绿野仙踪》这本书歌颂了真善美的崇高品质,谴责了假丑恶的低下行为,爱憎鲜明。书中的女主角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卷到了奥兹国,迷失了回…

    读后感 2022年6月15日
    130
  • 米小圈上学记读后感400字三年级

    【第1篇】 《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了,它是四川作者北猫的一本著作,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主人公米小圈所吸引。 主人公米小圈经历了一些非常有趣搞笑的事情。米小圈的都想让米小…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345
  • 《棚屋》读后感800字

    《棚屋》这部小说为人类在苦难中的孤独・困惑・愤怒和呼求,提供一个清晰可信,诚恳欣慰的回应。 《棚屋》讲述一个残忍但又美丽的故事。三年前,在一次露营旅行中,麦克的小女儿梅西在山间一个…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8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