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大家好,接着家长课堂第一节继续讲,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走合适自己发展的道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生物就是因为能够凭借回想,从以往做过的事情中得到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指导我们对没有做过的事情进行思考然后行动。而其他动物虽然有的也可以,但是却达不到人类的高度。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并把这种启示应用在孩子的教育中。
教育这件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就去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凭借我们的经验知道人的一生需要达到什么样子,然后把需要知道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总结归纳出来交给孩子,至于如何运用和发展就不能完全算教育的事了。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好几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分类方法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按照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这么分的。在信息量不是很大的时期,我们的祖先只要把习得的知识和经验写在书上流传给后代就可以了。可是现在不一样的,在信息日新月异的现在,每天所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200年前人一生接受到的信息量,这让我们没法做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以前,有的人可以通过刻苦学习和经年的不懈努力获得大量知识和技能,就像我国历史上的孙思邈、沈括、李时珍、宋应星等等,国外的达芬奇、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等。
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全才,成语里面有很多词比如取长补短、截长补短、绝长补短等等,都是拿长处去补充短处,更是有木桶理论,说发展不看长的那块板而是看短的那块板,短的那块板决定这个木桶装多少水。现在看来这种看法缺少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大家都知道腾讯的张小龙,他做出了微信这个很牛的东西,可是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如果在一个团队里面,他的凝聚力还是有限的,连马化腾都迁就他的短板,但是马化腾把他的长处发挥的是淋漓尽致。不只是张小龙,乔帮主也是一个人格上有缺陷的人,而他带领苹果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其实最靠谱的是要把一个人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我相信各位看官都很崇拜民国时期涌现的那些大家们,他们多数都是偏科生,而他们同时又都是在各自专长的领域通过努力而成为了出类拔萃的人,他们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而且会一直存在。但是也要先看人品,如果人品不行,人非善良,那也不行,这样的人也是有的。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连龙的儿子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长,各自掌管着不同的职责,更何况我们人。小编在之前的文章里不止一次地提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自己的使命,而老天爷支持他完成自己的使命肯定会给他一项与众不同的能力,就好比贾宝玉是衔玉而生。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尽早发现孩子的不同之处,并发展孩子的不同之处。当然也不一定,世无定事,比如一个男孩子很高,身体条件很适合打篮球和排球,可他偏偏喜欢科学研究,那我们就不能只利用他的身体条件去为国争光,毕竟科研是立国之本。还有现在说某些人,本来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我们更愿意看到靠才华吃饭的帅哥美女,而有些人只能靠脸吃饭,靠不了才华。有点跑偏啊!总之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把它当成金矿去挖掘,不要丢掉金矿,更不要让他去当个矿工挖别人家的煤矿!傅雷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信中说到这样一层意思:如果父母不把自己受过的苦告诉孩子,还让孩子继续受这样的苦,那这样的父母就白当了。其实我们都懂得,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屈从于教育制度,把众多孩子变成千篇一律。在未来的社会里,千篇一律的孩子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变成独特的才能突围。我们知道,可是我们做不到,那孩子更做不到,因为有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
古人有云:山不再高,有仙则灵,文不在长,有魂就行!嘻嘻!今天主要表现的观点就是各位家长不要只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社会机器的一个普通螺丝钉,而是要培养成一个重要零件,关键零件,至少也得是个大螺丝钉啊!但是不是说上了大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或关键的零件,不上大学一样可以成为那个重要的或关键的零件,很多劳模都没有上过大学的,唯一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确实可以提高人的认识,拓宽你的眼界。如果您赞同,请您给点个赞!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