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大家好!本来这一次是想讲怎样让孩子具备与军人同样的素质,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律的人,但是就在前两天,在和一个朋友谈论职业生涯规划时,他问了我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中国人想出来的,想一厢情愿的安排人的发展,于是让我发现了我的一个巨大问题。什么巨大问题呢!?那就是我以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接受毕业前的毕业指导时,会讲到职业生涯规划,而且会介绍职业生涯规划是怎么回事,和国外的做法。可是我草率了!知道职业生涯规划的朋友们是太少了。我在这并没有要贬低我这个朋友,恰恰相反!我这个朋友很久前就开始自觉的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并不是很清晰,而且在父母安排下偏离了自己的规划路线,但是如今那粒种子始终在他心里,可惜再也不能生长开花了。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其实挺重要的。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其实古已有之,是最原始最朴实的表现形式,就是抓周。但是婴儿什么也不懂,真抓到了什么,父母就会按照那个方向培养了吗?古时候只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都是读书进仕途的。但是在国外却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做起了职业生涯规划,它在国外不是个新事物了,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早期的只是职业指导,以1908年美国的帕森斯提出“职业指导”为标志,但当时的社会由于职业的形态比较稳定,工作机会与选择范围比较狭窄,个人对职业的观念大多倾向于谋生的手段。职业生活主要以工作为核心,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重点是“人职匹配”。所谓“职业指导”,其意义即在于协助个人作职业的选择。1951年,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萨波根据自我心理学的观点,赋予职业指导以新的含义,就是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自我形象,同时也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加以检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以满足个人的需要,与此同时也造福社会。这一思想是以个人的发展为着眼点,将自我职业、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既考虑了个人发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的需要和利益。这一思想把职业指导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从个体发展和整体生活的高度来考量个人与职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只是局部的人职匹配关系,把树立个人自我形象与职业角色形象作为职业指导的目标,为现代职业指导指出了新方向。1974年,约瑟芬和盖拉特最早提出职业到“生涯”的转换,并制定了职业生涯决策模型。之后,生涯发展的内涵逐步被广泛认可。很多人说我去过或在国外生活过,怎么没有见到国外有做这个的,那是因为您没有接触到。各位看官看看下面这几张图,是美国6-7年级学生的生涯探索的课程,课程目录、课程介绍和其中一页的课程内容,大家可以看一下。而且,美国政府部门里面还有专门的职业服务机构,不仅美国,德国更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楷模,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等很多国家都在做。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其实在上个世纪初,教育界和以前的政府也曾经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我就不细讲了,但是后来因为各种战争的原因没有铺开来搞下去。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职业生涯规划是没有用武之地的,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后。由于市场对人才的流向产生了导向性的影响,这件事情才又逐渐被提及,但是由于多少年的惯性,很多人还不能接受这一观点,而且我们还信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走仕途。虽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人人都看到了,然而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改变,仍然一往情深的走那根独木桥。其实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状态下,那根独木桥已经不适合了。
小编2016年11月26日在公众号里发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当你老了,一生最后悔什么?全球统计
的前五名》。感兴趣的看官可以去爬楼看看。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和第二位的分别是:第一名: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第二名:73%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其实有一句老话,我们非常熟知的老话,点出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男怕进错行,女怕嫁错郎。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现在是不是谁都怕进错行。这句话有多老了,无从考究,但是至少从我们记事起就有听到了,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然而却被大家忽视了。
时代在前行,有的职业在消亡,有的职业在兴起,我们了解吗?我们并不了解。有谁知道国家有职业大典这个事?有谁会关注每年国家会发布哪些职业认证被停止,哪些新职业认证被公布?很少,恐怕只有做人力资源的人才会关注,可是这些都关系着你的职业和生活。世界这么大,我们需要去看看,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各行各业。请关注小编,小编会试着帮您了解自己和了解各种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