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40岁的李潮(化名)原本在上海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公司疫情期间关门后,他的职业真空期延长到了近6个月,年薪期望值从30万元降到20万元再降到10万元。
最令他崩溃的是,他拿着漂亮的简历去应聘地铁公司安检员岗位,也被拒绝了。
人岗严重错配。地铁安检员要每天8到12小时站立时间,你行吗?
上海市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李弘说,在人岗错配的情况下,高学历人群受挫是必然。‘
引发讨论的点,无非是担心简历很漂亮,这样的工作,做不长久。
小师妹觉得吧,这位朋友的职业规划,可能做得不是太好。
对于多数人来说,可以设立一个目标,在工作的前十年里,把重心都用在努力工作上。
这十年累积了收入的同时,也把结婚生孩子,买房买车等大事基本完成了。
当然,这十年也是大家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可以说,前期的这些收获,都是用自己的时间和体力换来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和毕业生拼体力和时间,优势就明显变小了,更何况,很多工作,经验会有一定上限,资历增加了,但能力真的并不一定能同步提升,相对公司而言,“性价比”确实没有那么高了。
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有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比如工作前十年里,除了解决一些刚性支出之外,最好能够存下一笔闲钱,用来安心投资。
想想看,绝大多数高收入的工作,工作强度和压力都挺大的。
如果拥有足够的本金,比如说,100万,只需要10%的年收益,就是很多人辛苦一年的收入,如果本金更多一点,有个300万,就是大多数人难以得到的职业收入,毕竟税后年收入超过30万的岗位,并不多。
反过来,在工作初期,由于本金较少,与其花大精力在投资上,不如提升职业能力,增加工资收入。
就是说,在工作前十年,多努力赚钱累积本金和经验,然后依靠本金去安心投资,这样的策略较为科学。
长期稳定赚取10%的年收益,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特别难,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科学定投指数(3000点下方加大定投额度,3000点上方减少定投额度),大概率都可以实现这个收益。
当然,安心投资,绝不是全职投资,很多人上班时做投资,心态和注意力没有在股市和账户上,都可以做得很成功,但全职以后,因为所有的精力和收入都寄托在股市,反而无法承受波动。
我觉得,只要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哪怕是个清闲的工作,也挺好,一边上班,一边投资,心态好,投资收益自然也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