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送友人的诗句古诗大全)

慧学的王《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共6分,每小题3分)

送 友 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送友人的诗句古诗大全)

(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C.尾联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B选项中“颔联诗意转为议论”错误,此联应该是“抒情”,把友人比作“孤蓬”,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

(2)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3分)

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不同点: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

【解析】《送友人》颈联: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参考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送友人的诗句古诗大全)

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2944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赞美兰花的诗词

    赞美兰花的诗词   兰花,一直以来都是高洁、典雅的象征物,不少诗人也喜欢用诗歌赞美兰花。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赞美兰花的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赞美兰花的诗词  高凤翰…

    美文 2022年11月28日
    41
  • 素黑2016年最新经典语录

    素黑2016年最新经典语录 1、对爱有信念的人,不会害怕失去所爱的人。即使爱人不在了,藏在心里的爱会历久常新,经得起风浪。真正的拥有,是永远在心底里开的花,而不是死抓在手中不肯放开…

    美文 2022年12月10日
    30
  • 很现实在路上心情说说(在路上的文案句子)

    1. 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这段日子,也许很长,也许只是一觉醒来。 2. 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3. …

    2022年7月24日
    113
  • 高考不舍告别文案

    高三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也是人生当中美好的回忆,高考完的时候也代表着我们准备告别的时候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不舍告别文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不舍告别文案 1、要各奔东西…

    美文 2022年8月14日
    216
  • 关于给自己一个坚持的句子 鼓励人坚持的经典语句(精选80句)

      一)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二)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三)既然选择了,就要…

    美文 2023年1月28日
    40
  •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水调歌头的原文)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2022年8月4日
    1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