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选择
我选择法学专业的大学教师作为我一生的事业
之所以做了这个选择,与我个人的性格特征、人生观以及所学专业、兴趣爱好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 兴趣爱好
我天性好静,对读书有着浓厚兴趣,喜欢学术研究,喜欢做学问。喜欢辩论,喜欢演讲,喜欢与他人分享观点。最重要的是我更倾向与安定从容的生活方式,耐得住清贫寂寞。
(二) 对大学教师的认识
人非生而知之,乃教而后知。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我觉得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为祖国为民族培养人才,背负着祖国的明天。另外,大学老师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虽难求富贵,但别有一番从容与闲适的生活节奏。最重要的是,大学校园里各类文献资料比较齐全,教师自己支配的时间是比较宽裕的,为完成教学和科研项目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最后,与年轻人在一起生活,人也会衰老的慢一些。
(三)主、客观因素
我性格不好分类,天性不喜张扬,喜欢独处,但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又有许多公开发表见解的机会,不得不巧舌如簧,辩得舌绽莲花,虽然心中仍然缺乏自信,但久而久之已成习惯,自然的给人一种张扬自信的印象。教师要耐得住清贫寂寞才能在科研中有所建树,同时也需要走上讲台传道授业,这正好与我的自身情况相符合。
我所学的是法学专业,经过在大学的职业教育,我坚信自己能完成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为我将来成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教师提供了知识储备,也是我成为一名法学专业大学教师的后盾。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学教师对职业水平的要求是行业中最高的,这需要我把握住升学机会提升自我。
最重要的是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像上面说的,在我心中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神圣的。
二、我与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差距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所谓为人师表,它要求教师有高尚的人品,渊博的学识,也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质。这就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了,而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刚学习法学的本科学生,人品、学识,这是需要长期加强自身修养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可见人生长路上,需要的是塌实稳健的奋斗脚步。
其次,大学教师资格的取得。大学教师的文凭要求较高,博士文凭才能成为留在名校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几年里不懈努力达到这个要求。
第三,而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很好的表达能力及清晰的吐字,教学与演讲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这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第四,我虽然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看得并不够深刻,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至今尚未亲自做过任何一次社会调查,可以说我看社会问题是停留在感性上的。还有就是,我对社会的了解还很局限,也就是说,我的认识是片面的,我的眼界尚很狭隘。
第五,当教师还必须有很好的文字表达功能力,而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待提高的。
第六,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
三、准备工作——以后三年的详细规划
鉴于上述自己与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差距,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压力的未来。要想顺利成功地实现职业理想,就意味着未来几年里我要做许多艰苦但却必须做的准备工作,下面是我今后三年的详细规划。
(一)专业知识的积累。扎扎实实地学习专业课知识坚决
可能多尽可能完备地掌握理论知识,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专业学术专著。我对宪政研究的偏好是比较明显的。在张千帆老师的比较宪法课上,我对宪政的兴趣得到了更深刻的影响。在课余时间,我也涉猎过诸如《社会契约论》一类的宪政书籍,但很明显还需要近一步的提高。
(二)考上研究生,取得硕士文凭。考取研究生有两种方式,一是考研,二是保研。
无论是考研或是保研,其中的必备条件是我必须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结合我校考英语四、六级的规定,明年的六月份也就是大二的下学期我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明年的十二月份也就是大三的第一学期我必须取得国家英语六级的的证书。
申请中国人民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须获得我校的推荐免试权,而要获得我校的推荐免试权的先决条件是:连续三年至少获得一次专业一等奖学金两次专业二等奖学金。鉴于大一我已取得了专业二等奖学金,所以如果要保研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年我还须获得至少一次专业一等奖学金、一次专业二等奖学金。而我的目标是大二大三连续两年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这就需要我在这两年里专心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我在某校研究生院的网站上看到题为“2008年外校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办法”的文章,文章里有如下内容:申请人应具有较强的独立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个别学生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如对专业的某方面有一定研究,有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或著作,且达到较高水平的;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具有重要价值的调查报告的;或参加专业领域全国学术活动获奖的;或做为学校优秀学生派出国外、境外知名大学学习一年以上的,则可适当放宽要求。按我自己的理解,这个条件就是保研的优势条件,所以在今后的三年里,我将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现在,我正在努力申报URTP项目,希望会有所收获。
当然了,我还清楚的认识到,即使我获得了我校的推荐免试权,但我也不一定能成为免试硕士研究生,所以接下来的三年我还必须做好考研的准备。考研准备我是计划一上大大三就开始了,方向是很重要的,所以大三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我一定要决定考法学的哪个分支了。考研是一个个人精力和意志的考验,所以我现在就应当做好心理准备。
(三)学会做人与做学问的平衡
我在大一时期是校学生会的最佳干事,这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一年身体力行的干事生活让我的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这就需要学会与他人接触,与他人合作。在校会的经历是一个好的开始,我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加入法学院辩论队是我的荣幸,有机会结识很多才华横溢的同辈人,通过比较发现不足,相互学习而共同进步,对与锻炼思维与表达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学会怎样去做学问是远远不够的,人需要全面的发展。社会的生存规则我们可以不屑去使用,但必须有所了解,作到做人与做学问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