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打持久战!什么意思?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做好毕业就失业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你才会愈挫愈奋,年复一年地找下去哈哈。任何人都怪不了,要骂就骂现行大学教育方向,整个一浑然不顾需求的象牙塔教育。外甥之一当年不听劝阻,要学传媒专业,目前全国开设传媒专业的学校有600多家,一年毕业20万人!往哪儿就业去?难道让我们这些人全部集体下岗让贤?当年我建议他读职业学校如高尔夫服务和管理专业,烧冷灶、闯偏门,从球童干起,比现在什么破传媒专业强多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二、立即行动!抓住寒假机遇,打好寒假战役。两个假期是就业黄金季,但今年暑假太过拥堵,而且有个新法律摆在那里,宜提早至寒假。做什么?厚着脸皮去找单位实习,一为混个经历,二为混个脸熟。加上《劳动法》出台后,现在很多单位通过重整合同,裁了许些人,空出些岗位,在校生实习多长时间都不违法,等你毕业后再想实习,想用你也不敢用了。因此今年的寒假对毕业生有特别意义。
三、营销推广!精心打造那份求职书。以我多年招聘大学生的经验,那一堆求职书等于一堆废纸!有效信息只是封面上是男是女和学校名称,其它都从“热爱共产党”说起,到“期待关注”结束,文法不通,不忍卒看。20来岁搞“简历”?白纸一张,三两点墨水而已,搞不出花来。推广的重点要抓住对象单位的性质来做诉求,千万不要一案多投。文案策划要出奇制胜,譬如干脆学张铁生交一份白卷;譬如无限夸张你的学术成果或沉鱼落雁的美貌;譬如你愿意做一年志愿者或者愿意忍受低薪;譬如针对你想进的单位做一个策划、一个创新建议……
四、言行至上!第一次面试是一场攻坚战,绝不是遭遇战。用人单位城墙高筑,戒备森严,所以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比那份求职书重要多了。专业不说外行话,跨了专业说俏皮话,适度表现你的又专业又复合。语言木讷者干脆沉默是金,作高深状。战术可以各异,但重点相同:提前做面试者的功课,摸清这个人、这个单位的喜好。
五、多烧冷灶!形形色色的招聘会太多,多注意那些才5年历史的新单位,成功几率较大。外甥之一学的是金融投资专业,我就劝她盯住那些小投行,别幻想高盛、贝尔斯登、中信之类了。实在不行,炒点股票能够活人吧。此外,有条件的,到布什身边去工作;没条件的,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意思就是不要随大流、一根筋,是棵葱总会被人吃掉的。
六、名人推荐!上天入地,利用各种关系搞一份名人推荐,你那老师的推荐基本上也是废话,没有说服力,免了!当然名教授的推荐除外。假如你能拿到范冰冰、汤唯的一纸推荐,即便不是娱乐业,肯定也有人多看几眼,好奇啊。万一你能模仿哪位高官的笔迹呵呵……此招最管用,但也后果严重,建议慎重使用。
以上数招不针对高端人才,他们有单位争抢。对愿意从技工做起者也不管用,因为这类岗位实在不少,大学生有绝对竞争力。对自主创业者更没用。问题是现在大学教育培养的全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精英人才”啊,希望这些建议多少有点帮助。
第二部分:
一、首先,分析一下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的技能特长符合哪些人才市场的需求?然后把目标锁定在人才市场的这些方面。比如,你学习的会计专业,具备会计业务能力,你就应该关注那家公司需要会计、出纳和收银员。如果你学习的是中文或者新闻专业,你的专业技能就可能是采访、写作和策划节目等等,那么,你可以到中学当老师、可以到电视台或报社当记者、编辑,还可以到广告公司搞文案工作。
二、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或者你根本就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那么你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了解,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相对比较喜欢的工作岗位作为目标。
三、如果需要在喜欢的工作和待遇高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我倾向于选择喜欢的工作。原因是:只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你才可能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你才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那时候待遇就会升高了。
四、如果需要在待遇高风险大和待遇低风险小的两个工作岗位之间做出选择,你需要权衡自己抗风险的能力和高待遇之间的利弊关系。比如,一个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保险公司业务员;一个是有固定工资(每月800元)的仓库保管员。你如果是为比较内向的女孩子,建议你去干仓库保管员;你如果是活动能力很强的男孩子,建议你去干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因为这个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可能是你走向高级主管的基础。
五、如果需要在一份不太满意的工作和在家待业之间做出选择,我建议你去干这份自己不太满意的工作,比如有一个在车间当操作工人的工作需要你做,而你目前没有更好的工作,只能在家待业,我建议你去车间当工人,同时报名参加计算机的培训,那么你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边工作边学习。有一句话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这份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就是一个支点。在家待业就没有这个支点。六、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请切记:你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你才回不被淘汰。否则,就会遇到下岗,而不是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