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在这次的读一本好书活动当中,我阅读了人间词话这本书。

这本书诞生在一个黑暗的时代,此时正值清政府覆灭,社会动荡。王国维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文学的研究。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对于古代的词话做出自己独到见解的著作。人间词话同时也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

在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惊诧于它只有如此薄薄的一本,但当我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当中其实蕴含着深厚的道理。在这本书中。被广为人知的是王国维的境界论。―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认为:一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这三句词当中包括的 不仅仅是词的境界 ,也还有人生的境界。

第一层境界中,所用的词的意思是在西风的摧残下,枝繁叶茂的绿树也开始凋谢了。意在表达一种尽管周围的环境十分恶劣,情况十分困苦,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而是应当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努力走好通往成功的道路。

而第二层则用了柳永用以表达相思之情的词句,抒发了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历经折磨,也始终不放弃继续向着理想努力。

而第三句词则是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千百次寻觅过后,发现自己所要寻找的正在灯火阑珊之处。这是在经千辛万苦追寻,并在途中历经磨难,最终看到成功的曙光。就像我们经常用的那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是的,不历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只要我们一直坚持我们的梦想,并为之努力,不在中途放弃。即使前路漫漫,也依旧保持初心,向着最初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之所以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近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还因为它当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希望我们在未来的人生当中,也能够做到这本书中所描写的那样,达到人生的最终境界。

【第2篇】

词话・态度・境界 ――读《人间词话》有感

从古至今,会吟诗写词的人不计其数,但怎样去欣赏品味其中的精妙,似乎并不曾有人给出详解。直至王国维先生的出现,为五千年来的诗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词以境界最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先生生活在中国最艰难的时代,清政府的腐朽不堪,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饱受痛苦和欺凌。当王国维先生因病从日本回国时,他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找到人生解脱之途。但不尽人意,因着种种原因,他不得已放弃哲学的研究。至此他的研究由哲学转向文学,王国维先生希望能在文学中寻得解决方法,找到自己所需的态度和境界。而在对文学的研究中,他在文学研究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因此,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词话”原是一种传统的批评文体,王国维先生引进了一些西方思想,和东方文论相结合,来对古诗词做评论。知名的亦或是不知名的诗人词人都被他评论过,从他的评词中不难发现,王国维先生偏爱北宋词,因为有“狂”“豪”的气象,词人的感情表达丰富立体,豪迈之意溢于词表。然而是看不上南宋的婉约词,首先是他觉得词到南宋就成为了士大夫之间应酬答谢的工具,而失去了原先抒发人之性灵的真实性。其次,他认为南宋的词作缺乏意境,没有北宋词的表达效果强。实际上每个时代的诗词作品都有那个时代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都有它作为诗词作品可取的亮点和可欣赏的地方。但恰恰从此处可以看出,王国维先生毫不避讳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把真情实感铺展开来,令读者能深深体会到他的感情,感受他的纯粹。

以致后来王国维先生投湖自杀,不少人认为他是以死明生,我以为,他是殉清而自杀,他坚决拥护着满清王朝,他在遗书中写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那一死便是指他没能在逼宫发生时投水殉清,所以后来他以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有明确的自我态度,我也相信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他多番思考后做出的决定,留下一封遗书投入颐和园昆明湖中。如此纯粹的一位国学大师着实是令人敬佩的。

态度是人的自我表达,那什么叫境界?境界就是一个人对万事万物的感悟。而这本书最让人铭记的是那三重境界: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词,正是对诗词境界的剖析,王国维先生以自己的理解为自己找到了自己所寻的答案,为我们总结了这三重境界,让我们领会了诗词中所蕴含的精妙绝伦之处。

人生需要诗词的锦上添花,诗词需要人生的掇菁撷华。

【第3篇】

秉持读书之心 ,深耕有耘耔

读 《 人间词话 》 有感 

为什么晚清民国那么多学者,我们反复赞叹的却只有王国维呢。通常我们把古诗词分为豪迈和婉约两派,而王国维以大师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诗词之美娓娓道来,就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当我读完这本书,我的这三种境界又有了自己的认知。

以王国维的三界境论推崇的有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凯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的三境界。有人认为 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有人认为是理想,事业,爱情等等。而我有幸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理解为励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演员周星驰是业内公认的喜剧之王,他很早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演员,但开始却只能跑龙套,有的角色连台词都没有,连露脸都成问题。媒体讥讽他在电影方面毫无天分。他便将报纸张贴在床头,立志要做出像样的作品,他的电影一直聚焦于小人物的悲欢,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共鸣。正如约翰逊所说的“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对志向锲而不舍的追求使他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他:“,您学识渊博,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经常怀疑自己的答案呢?”芝诺回答说:“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与未知接触的也就越多,因此,虽然我知道的比你们多,但不知道的东西也比你们多。”所以越优秀的人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相反,平庸的人却经常一知半解,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笛卡儿曾经说过:“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然而,是不是自知无知,正是优秀者与平庸者最大的区别 所以为什么越优秀的人反而越勤奋,答案或许很简单,他们比我们看得见更多值得努力的东西。

花花世界,静心守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些刚刚萌芽的种子。

如果我们也能在一生中有这样的追求和境界,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185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维诗歌赏析》读后感_1500字

    《王维诗歌赏析》读后感1500字 《诗与春意》南国的春,总需要一段稍显漫长的雨季,一个个阴晦焦灼急不可耐的日子方才给你几点细微的暗示,昭告着姑娘的脚步近了。你看她的脚步是轻盈的,那…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87
  • 读《难忘的启蒙》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7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提到“启蒙”一词,你首选想到的可能是启蒙老师。是呀,是他们,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38
  • 《磨杵成针》的启示 作文400字

    《磨杵成针》的启示  ,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 ―《成语故事 》。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 、有意义的成语故事 ,让我最感兴趣的一则成语故事是 《磨杵成针 》。  这则成…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23
  • 读《梁山好汉排座次》有感500字

    《梁山好汉排座次》主要描写了宋江遵从晁盖的遗言,拥立卢俊义为寨主,但众人不服,他们都要求兄长宋江来当这个首领。宋江最后决定两个人各带一部兵马与将领,由宋江打东平府,卢俊义打东昌府,…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05
  • 《小老鼠漂流记》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由美国作家威廉・斯泰格写的《小老鼠漂流记》这本书。读完以后,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它,书中的主人公小老鼠亚伯顽强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小老鼠漂流记》这本书主…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129
  • 《球球老老鼠》读后感450字

    我读了《小猫日记》里的《球球老老鼠》,这各系列中,最让我喜爱。这本书是杨红樱“”写的。 文章中的球球老老鼠因救黑旋风而失去尾巴,球球老老鼠失去尾巴而行动不方便,于是万年龟朝球球老老…

    读后感 2022年7月28日
    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