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关于幸福的著名练习题

  在每一个班上,我都会请学生们做一下这道题。这一次,我叫了两个女生和两个男生来做,结果,两个女生的答案是一致的,而两个男生的答案也是一致的,不过,男女之间的答案又是不同的。

  “一个人一生中大致有这样几种最亲密的关系:朋友、父母、配偶的父母、孩子、配偶,当人生中遇到了一些变故,我们不得已而要进行取舍,你第一个愿意放弃的是哪一种关系?”我问第一个女生。

  “对方的父母。”她毫不犹豫地说。

  “噢,首先把公公婆婆就不要了。”我诧异地笑着问。

  “是啊,我与他们毕竟是有代沟的,而且不常住在一起,感谢也较淡……”她同样笑着说道。

  “下一次你要放弃哪一部分关系呢?”我继续问。

  “朋友。”她说。

  “为什么?”我问。

  “朋友是可以再找的。”她说。

  “那么,紧接着再选择放弃一个关系,你会选择谁呢?”我追问。

  “能不能不选。”她流露出痛苦。

  “不,不行,必须得选。”我坚决地说。

  “那就孩子吧。”她有些严肃了。虽然是一次虚拟放弃,但毕竟还是触动了她的神经。

  “为什么?”我好奇地问。

  “孩子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我们。”她认真地说。

  “嗯,好,下面还有配偶与父母,你选择放弃谁呢?”我问。

  “必须要选吗?”她很痛苦。教室很安静,大家都在等待着她的选择,实际上也在等待自己的选择。

  “是的。”我很坚决。

  “那就放弃配偶,留下父母。”她说。

  “为什么?”我更好奇。

  “因为父母养育了我,他们很不容易。在他们晚年时,属于弱势群体,我不可以抛弃他们。”她很认真地说。

  我首先鼓起了掌。整个教室里都为她鼓掌。这份孝心现在难有了,没想到她还如此。

  又叫了一位男生,同样是一系列的问题。这位男生愿意放弃的关系依次为:朋友、父母、配偶的父母、孩子,最后留下配偶。我也仍然好奇。第一次遇到先放弃自己父母而保留对方父母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男人嘛。

  大家为他鼓了掌,为这样的牺牲精神,因为选择自己的父母容易,而要选择对方的父母就很难了。最后我问他,为什么要放弃孩子而留下配偶呢。他说,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离开我们,而配偶是要永远走下去的。

  又叫了一位女生,心想,她的回答也许与第一位女生不同。也的确有些不同,首先放弃朋友,然后是对方的父母,其它的都一样,最终选择父母。没想到结果实际上与第一位女生的差不多。于是,又叫了一位男生,使我诧异的是,他的选择与前面那位男生一模一样。这一次,当他选择放弃自己的父母而留下配偶的父母时我笑道,这可应了古人说的“娶了媳妇忘了娘”啊,不过,到底还是有一种牺牲的精神。

  最后,我告诉学生们一位美国女性的选择,她当时也非常痛苦,也不愿意选择,可是,最终她还是艰难地完成了这道幸福的选择题,她放弃的依次是:朋友、对方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孩子,最后留下配偶。当教授问她为什么这样选择时,她答道:

  “朋友是应地应时而产生的,变幻的,对方的父母毕竟也是离自己较远的一种关系,都可以在不得已时放弃,最痛苦的是放弃父母,但一想到父母亲有一天也要离开我们而去时,就只能放弃了。剩下孩子和配偶,这个很难,但是,孩子有一天也会长大,总要离开我们,成立他自己的家庭,所以最终能够陪伴我走完人生旅途的不是别人,而是我的配偶,另一半。答案就很简单了,最后选择留下配偶。”

  讲到这里,其实,我的意思也很明了了。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对于幸福来说,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但都是值得称赞的,因为我们选择的是一种价值。我这样分析不同答案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

  “其实,在我看来,每一个人的答案都是好的,没有谁对谁错的区别。比如,在我们过去中国的传统里,家庭观念和孝道是深入人心的,父母也总是与儿子在一起,那么,你最终的选择也必然与这种家庭观念是一致的。在那个时候,也许人们不会选择妻子,因为妻子如衣服,衣服可以随时换的。另外,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还有一种天理存在,即父母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对生身父母,不可能再选择了,可是,丈夫或妻子是可以再选的,于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最终的选择也就可疑了。两位女生在选择时都表现出了异常的痛苦,说明她们都不是轻易想放弃这些珍贵的情感的,但她们的选择发乎情,止乎礼。无可指责。两位男生也一样,他们在人生中相对出于强势群体,所以他们的选择痛苦就少一些。他们还在选择时表现出强烈的道义感,是值得赞赏的。

  “而那位美国女性呢,她生活的文化背景与我们的不同。美国人在成人后就与父母离开,另谋生路了,这就使这道题相对变得容易一些。他们最终选择配偶,是合乎他们的伦理与文化的。”

  我的话音刚落,一位女生大声地问我:“老师,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我笑了笑,说:“我比较赞同那位美国人的选择,因为我们传统的家庭观已经解散了,新的家庭一般都是三口之家了,与美国人基本一样。这种选择合乎人自私的本性,合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2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三年级励志的高考电影介绍

     1、《荒岛余生》,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汤姆・汉克斯主演,在我最低谷的时候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2、《风雨哈佛路》,一个最贫困的哈佛女孩从不退缩的奋斗,看完让人满身温暖…

    2022年5月26日
    187
  • 奇迹美分

       他年轻时在杂货店工作。由于生性怯弱,不善言谈,进店顾客的询问都使他紧张得要命。杂货店老板常常叹气说:“弗兰克,你是我见过的最没用的售货员!”    老板不得不刻意锻炼他。一次…

    励志故事 2022年6月29日
    136
  • 失败像一座学府

      在美国,有一名收藏家名叫诺曼·沃特。他看到众多收藏家为收购名贵物品而不惜千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收藏一些劣画呢?于是,他收购两种劣画:一种是名家的"失常…

    励志故事 2022年6月29日
    119
  • 高三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题记:隐约看见我的高三立在记忆的沟壑里面,默默着,一句话也不说。  他们说:没有经历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上了大学,我还是会常常记起那个静默的高三,一言不发的高三。回想起老师…

    2022年5月26日
    152
  • 电影院的海报…

      一电影院海报写道: 一年轻女子晕倒,被七个男人强行拖入森林…. 路人皆买票,等到字幕出来——白雪公主… 第二天又有新海报:一美女与七位猛男惊涛…

    励志故事 2006年3月31日
    1.7K
  • 水浒传小故事

      水浒传小故事  1、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克上,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励志故事 2017年2月8日
    1.5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