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800字

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人,才是真正的斗士。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心头总会涌起一些不同的感受。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带我读过《春》,那可是除了李白、杜甫等唐宋诗人,我记住的第一位散文家。“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的脚步近了……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那时听得还像童话,但已经在懵懂中领略到语言的美。后来再看他的文章时,才知道原来朱自清先生早年还写诗,后来转向散文创作,但亦未放弃过对诗歌的研究,这是我最初了解的朱自清。

由于入选过课本,想来《荷塘月色》定是都读过的,还曾听中学的语文声情并茂地背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清新、自然,这是情与景的交集,描述之细腻,甚至有位还曾梦到过它。而朱先生的《论气节》,为何时隔73年,读来仍能令人振聋发聩。只因其不仅气势如虹,更印证了他的“自清”精神。1917年浦口火车站的父子一别,像一粒种子,经过8年的埋藏,终于沉淀为他的散文名篇《背影》。其实那段时光里,命运弄人,父子俩亦曾产生过不少矛盾,亲情仿佛也日渐疏离。直至1925年朱自清初任清华教授时,才在京收到的来信,当得知身体不适,连下楼都非常困难,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当年那个肥胖的,身着黑布大马褂父亲温暖的背影,又一次浮现眼前。

清贫大约是朱教授一生的底色,一定也有不少人将眼光停留在《背影》父亲送的那件“紫毛大衣”上了。据亲属朱小涛介绍,北大求学期间,朱自清看上了一本14元钱的《韦伯斯特英语大辞典》,那可是他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求知的欲望还是让朱自清忍痛割爱,将这件大衣拿去了当铺。

爸爸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半页报纸,那是朱自清去世时清华大学的现场报道和图片。朱光潜、沈从文、俞平伯……文中说这是北平数十年文人聚集最多的一次。妻子陈竹隐还忍痛亲笔题写了挽联,在她眼里,朱自清更是一个勤奋的人。吃饭总是大口大口地吃,从未放松过一分一秒,生怕耽误了时间。正如他在《匆匆》里说的:“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在《论吃饭》中,朱自清写出了自己对穷人的深切同情。成都的穷苦人因为生活成本的上涨而饿得没有饭吃,只好一群一群地起来“吃大户”,这惨痛的情景给朱自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他的立场从来都是坚定的。

作为一名教授、学者、文学家和诗人,朱自清先生对自己的事业是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的。他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编辑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他心血的结晶。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集,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斗士,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或一个好丈夫。他确实是有骨气的,毛曾说:“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281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精神病态者的科学》读后感_1200字

    《精神病态者的科学》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是我熬夜看完的,尽管眼睛酸涩,但还是躲在被子里开着手电筒一口气看完了剩下的百分之五十。 我给这本书评五分,并不仅仅是因为趣味性,也是因为…

    读后感 2022年9月6日
    82
  • 马车上的梦读后感500字

    毅力――成功的基石 ――读《马车上的梦》有感 今天,我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中的《马车上的梦》这篇文章。它使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任何侥幸的心…

    读后感 2022年6月17日
    247
  • 《为自己喝彩》读后感500字

    为自己喝彩,不仅可以卸下心中沉甸甸的学习包袱,更可以使心灵得到放松和升华,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生活,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艰辛。生命只有一次,难道我们不该为自己喝彩吗? 《为自…

    读后感 2022年6月13日
    164
  •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600字

    【第1篇】 不久前,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使我潸然泪下,这部电影就是《寻梦环游记》。它让我感受到了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明白了有梦想就要执着去追求,不畏任何阻拦,必须跟随自己的内心。…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100
  • 《东方之旅(黑塞作品12)》读后感_800字

    《东方之旅(黑塞作品12)》读后感800字 我在疲倦中读完这本书,虽然隐约意识到它的意义,当时却并未深思,倒头睡去了。 现在回想,是什么抓住了我。 1 对信仰卑微的追寻,把自己融化…

    读后感 2022年9月7日
    146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作文1000字

    【第1篇】 读了《三国演义》,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 我还记得,当我看到诸葛亮,他的智慧如此,满心都被他牵引。那时,我只敬佩他的聪慧过人。但是,当我看到他明知凶险还去东吴;看到他在…

    读后感 2022年7月27日
    7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