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王磊的小伙子在某大型招聘会上手举宣传板上写着的“月薪一万,谁肯聘我”!此人22岁,是江苏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科三年级的学生……
有关专家分析:求职也需要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一词出自2005年2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由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蓝海战略是相对于红海战略而言的。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按照既定游戏规则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而蓝海战略不局限已有产业边界,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在全新的市场中开辟新的天地。蓝海战略本是用在商场中的,但其在职场中也同样适用,其精髓就是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王磊的求职策略也属于蓝海战略的一种体现。在偌大的招聘会现场,求职者数量远远超过了用人单位实际所需要的招聘名额。面对纷至沓来、大同小异的精美简历,招聘人员也是眼花缭乱。而王磊的求职方式无疑能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王磊的事例与经典的“第41位求职者的故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案例一度被职场人士传为美谈,说的是小王(化名)参加一家著名大公司的面试,当他早早地赶到面试现场的时候却发现他前面已经排了40位求职者。小王对这家公司心仪已久,机会难得,不甘心就此错过,于是他掏出笔写了张纸条,大步走到负责接待的秘书前面:“麻烦您把这张纸条交给里面负责面试的那位先生”。当面试官看完纸条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王被直接叫了进去面试,并当场得到了录用,排在小王前面的40位求职者却白白起了个大早。小王的纸条上写的是“我是第41位求职者,在面试我之前请不要对前面40位求职者做任何录用或不录用的决定。”
“蓝海战略”之三大关键点
面对庞大的就业市场,在求职跳槽过程中,如何适当地运用自己独特的诀窍来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无疑是给自己带来机会的重要手段,受“蓝海战略”启示,在求职跳槽过程中要把握三大关键点:
1、个性“出招”,彰显自己
在人潮拥挤的招聘会现场,创造机会,让用人单位注意到你,并给你哪怕只有一分钟的自我阐述的机会都会给你之后能否顺利拿到offer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王磊的“要价”也许有些不合实际,但他毕竟给自己赢得了两次进一步争取就业岗位的机会。可以预见,在当时的招聘会现场会有多少毕业生疲累了一天却连一次面试的机会也拿不到,相对于他们来说,王磊的蓝海战略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
2、把握机会,展现自己
在求职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蓝海战略可以帮助求职者赢得宝贵的面试机会,要拿到最后的offer往往还需要求职者步步为营,进一步向用人单位全面、重点、真实地展示自己。小王的一张纸条使他虽队列第41位,却成为第一位接受面试的人。但试想,如果其在接下来的面试过程中表现很糟,想必用人单位也不会立马拍板:小王就是我要找的人!至少也会等面试完其他众多的候选人再做决定。
3、知己知彼,合理有节
求职过程中运用蓝海战略有时会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在里面。王磊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开始就打出了月薪一万的招牌。但这未必就是他最后真正想要的薪资待遇。他告诉记者,毕业生简历大多石沉大海,简历即使给了对方,也不会给招聘者留下什么印象,为此,他就想了这个办法。这只是王磊为引起用人单位注意所使用的一个策略而已。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会根据企业本身的承受能力、用人岗位实际的能力要求以及求职者自身的条件给出一个客观实际的薪资待遇,不可能完全依着求职者漫天要价。清楚自己的实力,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和薪资底线,在争取到进一步的面试机会后合理、委婉地向用人单位表达自己的薪资要求不仅能帮自己赢得单位的好感和信任,也将为自己成功拿到offer大大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