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只看名称,你一定会认为职业规划是指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做到什么层级、拿到什么薪水这样的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感觉离高三的你有点遥远?事实上,职业规划的含义远远不止于此。
职业规划完整的名称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其中职业生涯是指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不止包括工作的变动,还包括个人的意志和兴趣,这是一个贯穿毕生的过程。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管理,就是具体设计和实现个人合理的事业生涯计划。它是一个从了解自己开始,到了解各种职业、找到适合的职业进行尝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不断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所以成功的职业规划不只会助你找到喜欢的工作,更会引导你铸就成功的人生。
对于高三学子来说,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似乎有些言之过早,但职业规划的前提是对自身和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只有了解后,才能做出选择和计划。对于当前阶段的高三学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对自身特点的探索。简单地说,就是要明确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做什么事情,你擅长做什么事情,你想要什么。对自身的探索可以从几个层面上进行,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领域里最为经典的冰山模型(见下图)。

了解自己的行为
这是一座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在心理学里,这用来指代一个人的所有特点。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是显而易见的,这用来代表我们的行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可被直接观察的,是最容易了解的部分。而决定冰山的走向的主体部分都在水面下方,这表示决定我们行为的个体特征都不是可以直接被观察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自我探索和总结,甚至需要专业工具和专业人员的指导。
而同样是水面下方不可被直接观察的部分,也是有层次的,这也很容易理解,接近水面的地方可能会因为风浪的影响而偶尔显现,而底层的部分则无论如何无法被直接观察。而这些底层的部分才是整座冰山最重要的基石,最不容易融化和变形。那么,对应到人的个体特征上,不同的特点也是有层次的(见右图)。

这张图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个基础,在水面上可观察的部分(知识和技能)可以看作是学业的完成程度,这个部分是最容易了解的,包括成绩的排名,是否偏科,有没有特别喜欢的科目,倾向于文科还是理科等等,相信不难有一个合理的判断。知识储备在当前阶段最主要的是会影响你在专业选择上的广泛程度,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直接影响你在特定领域的胜任程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航天发射器的研发工程师岗位,即使一个人的个性和价值观再符合,没有大学学习和研究的相关知识背景,也是无法胜任的。
了解自己的能力
在庞大的水面下,最接近水面的部分是综合能力,或者叫一般能力,这个在专业上是泛指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商有一定的关系,说通俗点就是一个人是否脑子灵活,反应快,对新东西的接受速度快。在同等努力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综合能力高一些的学生,学业成绩会好一点。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因为水面上的部分影响因素很多。一般来说综合能力强些的人更适合面对变化和挑战较多的职业,比如研究类的、管理类的等等,而综合能力一般的人在相对稳定的工作内容和条件下的表现最好。同时,能力倾向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人擅长阅读理解,这表示他对文字信息的加工能力更强,也有人数学能力强,有人写作能力强,这都会在他的学业成绩和擅长的工作领域中得到体现。
了解自己的个性
再下面一层是人的个性特征,也就是人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相对稳定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方式。比如我们说某人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他或许就具备平时说话比较少、和陌生人不太能“自来熟”等特征。这样的人在面对销售类的岗位时,也许会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因为内向的人通常思考比较多,对自身的认识和反思也深刻一些,因此做作家或者教师一类的职业反而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人个性特征的研究有很多,分类也庞杂不一。在此向考生和家长介绍一套相对容易理解和自查的理论,叫做MBTI。这套理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将人分成16种不同的类型,可以通过对自身性格类型的探索了解适合的职业内容和团队角色等。
我们先来看一下MBTI提示我们的四个角度:

第一个是内向(I)外向(E)的角度。这和我们经常讲的一个人内外向程度有点类似。是指你喜欢关注内部的自己,还是关注外部的世界。一般来说一个内向的人喜欢独处,而外向的人则喜欢与人聚会谈天;内向的人喜欢反思,外向的人则喜欢了解别人;内向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外向的人对朋友亲人的需求更敏感。
第二个角度是信息获取方式:你用什么样的途径了解世界。实感型(S)的人关注具体的感受,而直觉型(N)的人用自己的“体会”来认识周遭。举个例子,请一个人描述一张放满东西的桌子,实感型的人会“看到”插满红色黄色花朵的花瓶、一个大的杯子和一个小的杯子、一些报刊堆在桌角。直觉型的人很可能直接讲这是一张“杂乱”的桌子,而并不像实感型的人一样将关注点放在了细节上。通常,实感型的人更关注于具体的东西,而直觉型的人能发掘出更多的规律。实感型的人从细微处入手,而直觉型的人从大体印象入手。一般来说,实感型的人更细心敏锐一点,而直觉型的人更具前瞻性。
第三个角度是我们加工信息的方式,称为情感型(F)和思考型(T)。这个角度相对容易理解,情感型的人的内心更柔软,情绪充沛,一般来说同理心更强,而思考型的人更为理性,基于逻辑和事理进行决断。很多社会争议比较大的舆论事件实际上都是这两种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引起的。比如前一阵女大学生将摔倒老人送医的事件,网友就老人是自己摔倒还是被大学生撞倒进行了大讨论。通过现场照片进行技术分析(自行车离摔倒老人有多远,周围是否有其他行人和车辆等)的往往是思考型的人,而“没有撞老人为什么送医院还帮付押金”“老人摔倒再不敢扶了,真让人寒心”这样的说法则很可能是情感型的人做出的判断。
最后一个角度是我们应对外部世界的方式,这分为判断型(J)和认知型(P)两种。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有直接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计划性。判断型的人倾向于对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做出规划,并按照这个规划执行,认知型的人在行事风格上相对随性自由一些。
这四个角度上每个倾向性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四个字母的性格类型,一共有16种。例如内向-直觉-思考-认知,可用字母代替为INTP。每种类型擅长的工作可以由下表进行提示。

因为性格特征位于冰山中间部分,其影响因素最多,所以理解起来最为复杂,上面介绍的MBTI性格类型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你可以对自己在这几个角度上的倾向多做内省和揣摩,了解自己的特征后,就可以在擅长的领域里多多努力,积累知识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
了解自己的动机和价值观
个性特征下方的动机和价值观可以合在一起进行探索。这个部分是冰山最深层的部分,也是人最为固有和不可改变的部分。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你“想要”什么,觉得什么东西最“重要”。在这个领域,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比较简单易懂,这个理论帮助人们了解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和职业的兴趣和偏好,研究将人对职业特征的兴趣分成六个大类(如下图)。

●社会型的人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中,社会型的人占比较高。
●企业型的人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比如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等。
●常规型的人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适合的职业包括秘书、办公室人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等。
●实际型的人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喜欢使用工具、机器,对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喜欢从事计算机编程、摄影师等技术性职业。
●研究型的人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通过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适合的职业有研究员、工程师、科学研究人员等。
●艺术型的人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主要喜欢从事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工作。
让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体会不同兴趣类型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时的表现:
现实型—这种苹果要栽种得好,需要如何适当的土质和照顾?
研究型—苹果的营养价值如何?
艺术型—苹果的外型、色泽非常漂亮,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给它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社会型—我真想和朋友一起分享這些美味的苹果!
企业型—苹果的价格是越稀少越昂贵,我如何控制市场?
常规型—苹果多少钱?这么贵,我们家几个人需要花多少钱,苹果可以保存几天?
结合冰山理论,可以成为你了解自己特点的几个层面,也是你进行职业规划的第一步,请你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系统了解自己,为以后志愿报考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