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面试心理,简单地说,求职者的描述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岗位职责、行事风格等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获得面试官的青睐。
这在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毕业两年多的小李去互联网公司面试产品经理这一岗位,第四轮面试是由公司的老板来面试,同样的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小李提到的产品化刚好是公司内部正在极力建设的,这与公司建设路径不谋而合。可想而知,小李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因此,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学会去利用自己与公司的相似度去获得面试官的加分。
由此可见,在面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是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对面试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大概的回答方向。另一方面,对面试的公司做好充足的调查,在回答问题时去融入公司的一些文化和思想,往往面试会成功一半。
在我们面试的过程中,很多面试官都会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你的职业规划。大多时候HR是这样问的: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样的?」
「你对未来的工作是怎么规划的?」
「请介绍下你的职业规划吧。」
还有一些拓展性的问法:
「你对最近两三年的职业发展有什么想法?」
「如果你入职了,在这个岗位希望 达到怎样的目标?」
……
这是每一个应聘者都不希望被问到的问题,但几乎每一个面试官都会问到。
很多人说的都是在前期努力学习,最后成为管理层。
还有一部分人会说“我会按照公司管理思路去发展”。
但这往往不是面试官想要得到的答案。

我们要知道,面试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意义,也就是说,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对我们候选人进行考察。
因此,这个提问率最高的问题一定不能避而不答,反而这个问题答得好,会给整个面试加分。
那么面试官想通过这一题了解到什么呢?Part.01
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1.了解求职者的职业发展是否与公司有关联
公司是一个重视投入产出比的地方,因此,面试官更想寻找一个稳定的、熟悉岗位职责的候选人。
所以,要想给整个面试加分,职业规划一定要围绕着面试的公司、岗位或是行业来讲。
面试官会通过求职者的职业规划和招聘的岗位做对比,判断这个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度以及对这个岗位的热爱程度。
2.考察求职者对自我的认知
另一方面,面试官也是在通过这个问题来看看你对自己有没有清晰的认知,对未来有没有明确的规划。
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求职者的要求就是是能否踏踏实实地在岗位上学习锻炼,不是眼高手低,而是真真正正地想要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提升自己。
在这个过程最忌讳的就是给面试官“画大饼”,最好在一定的期限内有一些具体的规划,希望自己达到什么水平,会为这个目标做出怎样的努力。
3. 判断求职者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和面试官交谈的时候,他可以看出求职者的回答是提前准备过的还是临场发挥的。因此,往往做了更多准备的应聘者会被认为有规划、有目标的人,这种往往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沟通表达的时候,更加放松自然,自信地去给面试官分享自己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
Part.02
在回答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去给自己设定一些目标。
详细的规划可以是:未来三年内希望达到什么目标;今年的目标是什么;有幸进入公司,试用期内的目标是什么?
主要可按以下几点来表述:
1.设定一个与职业相关的长远目标
比如希望在几年以内,成为公司骨干,掌握一些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锻炼自己的哪些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以成为本领域的拔尖人才。
着重描述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且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做出哪些努力,而不是超过哪个人,达到哪一职级。
2.分解目标,以一年、三年、五年的进度推进
第一年,熟悉工作环境及行业背景,不断提升自己,与公司文化融为一体。
第二到三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时调整自己的规划,成为能够独挡一面的专业型人才,并会和公司同事友好相处,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
第四到五年,调整自己的规划,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追求发展。在每个阶段都能为公司做出贡献。
3.阐明自己会努力提升个人的同时,会给公司带来价值
公司比较需要的是一些态度积极、思想开放的求职者,因此,求职者需要表明自己一直都有学习的计划,并按计划去提升自己,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4.表现自己的稳定心态 在面试时,不能将自己的职业规划描述得太过空洞,一定要是踏踏实实、切实可行的规划。在回答的过程中,要有稳定的心态,自信且沉稳,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思路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