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一家公司做招聘面试工作,来咨询和应试的大学生不少,他们的热情和对良好工作的渴望,令人感动。但是,在面对面交流中,能够清楚地感到,绝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缺乏认识。进入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应聘一个什么职位?在应聘公司拟工作的年限,还有自己理想的薪酬,等等。很多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缺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想见,他们未来将必然会面临一些弯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帕(Donald E.Super)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成长阶段(出生–14岁),是一个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2、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3、确立阶段(25–44岁),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工作,到逐步稳定;4、维持阶段(45–64岁),劳动者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5、衰退阶段(60岁以后),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我国专家也提出与之相似的划分方法,即萌发期、继承期、创造期、成熟期和老年期。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们在其中常常会面临多次的选择,尤其在选择人生中第一份职业或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等生涯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上,所做出的决策正确与否将决定人们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并影响获得生涯成功的可能性大小。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人的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个性等因素,还取决于三个重要的影响生涯决策质量的心理因素:生涯决策态度、生涯决策能力和生涯决策风格。
生涯决策态度是对职业选择和决策所持有的一些观念、态度和倾向。生涯决策能力是指在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时所应具备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生涯决策风格则是指在做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采用的反应方式。当人面临职业生涯中每一次抉择时拥有成熟的决策态度,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并采取适当的决策方式,那就更有可能形成清晰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也更有助于获得与自身特点、需求更匹配的工作,进入与自身价值观更为相符的组织,对职业的满意感更高,离职倾向更小。
一名大学生应在踏入社会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生过于高估自己,而是应该客观地看待专业,客观地给自己一个定位,让自己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毕业前参加实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提早进入工作环境,看看社会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以免真正工作时发觉难以适应就比较棘手了。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好利用实习的机会,在实习单位只是走马观花看一下,没有特定的目标;没有针对性的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定位太高,盲目自信,结果到了社会上,经历一点风浪,就心灰意冷,停滞不前。设计职业生涯就像画圆,定位不准,圆心的位置发生了偏颇,整个规划就不对了,因此自身定位非常重要。
职业生涯设计要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是“发展”,所以,要认识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针对自己的职业的特点,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立、发展阶段的构建、发展措施的制定,以及发展规划调整,引导自己在职业生涯设计能力训练过程中,加深从职业的角度对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专长和创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每个人都企盼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职业生涯的成功,需要你自己点亮心灯,知道自己的起跑点和目的地,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坚忍不拔向目标攀登;需要你以自立、自强、自信的心态对待未来,奋发图强,拚搏向上;需要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需要你珍惜时光岁月,瞄准未来,立足眼下,把握自己。
人人都有追求辉煌的欲望,人人都有追求辉煌的权力,人人都有追求辉煌的机遇。实现追求、把握机遇,要从人生的精心设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