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大学生们的接触中,我突出地感觉是,面对即将踏上的“跑道”(即职场),大学生们过于浮躁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过于看重自己的外在包装了,大专生在考虑升本的问题,本科生在考虑考研的问题,此外,努力去考取各种技能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驾驶证等等。似乎有了这些,自己的就业问题就犹如加了一道道保险。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就连这些大学生本人也不相信这种所谓的保险系数,尽管他们手里的证书不少,但底气却仍然严重不足,是何原因呢?
我的观点是,关键的原因就是单纯注重自己的外在包装,而忽略了自身更为重要的心理准备,即在技能热身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充分的心理热身。这方面应该进行的准备很多,概括起来就是要切实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自己是谁?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如何为自己职业目标的实现设计路径?
关于“自己是谁?”的问题,就是如何认清自我,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清楚地对自己有个基本的认识,知道自己有哪些技能、性格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你才可能利用毕业前在学校内、即走向职场前的这最后一段准备时间,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嘛。比如一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应该盘点一下自己这几年的专业学习情况,对电子商务的社会应用状况究竟了解多少?在应用文字、语言、或ppt文档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宣传方面,自己能否独立完成?目前本地的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是何原因,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的应知应会,通过认真的思考,如果发现自己的差距,就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弥补才是。这当然不是学业上的要求,但确是社会和职业的要求,不能做到,就可能使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关于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的问题,同样很重要。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甚至连点儿想法也没有,抱着“毕业后就是到人才市场上去撞,到报纸的招聘广告中去找,赶上什么是什么”的想法,去碰运气,这是一种在职业选择中搏彩的赌徒心理,当然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当然就不可能有很充分的职前准备,没有准备之站,失败的可能是很大的。因此为了提高我们职业选择的成功率,实现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必须的。
首先你要选择的就是职业的种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志向,结合社会的需求状况,你是希望选择进机关做公务员、进学校当老师、还是到企业去工作。进行这样的职业目标定位,当然不能依照职业的社会地位、薪酬待遇、风险压力的状况进行择优选择,而是要实事求是,从自己及社会需求状况的实际出发。如果是到企业,还要进行细分,是希望到国有垄断企业、还是到民营中小企业去工作,是希望从事专业技能管理岗位,还是愿意迎接挑战,到市场销售岗位去经受磨炼。这些选择都将对你今后的职场人生发生很重大的影响,在作出相应的选择和决定后,就要进行相应的准备。有准备的应聘过程是大学生迎接职场挑战的第一场战役,成功与否,与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关系很大。
职业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路径设计的合理,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走向职场前必须要做足功课,许多同学直到毕业对职场仍然是一片茫然,天真地以为,手里有了大学毕业证书,以及各种技能证件,就可以如愿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持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今后的求职之路遭遇重重坎坷是难免的。还是以我遇到的那位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的求职为例吧,他的职业目标是有的,就是要到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的工作。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所能遇到的企业根本就没有电子商务岗位的人员需求,面对如此境遇,他的确不知如何是好了,这其实就是缺乏职业目标实现的路径设计所遭遇的困境了。
求职的路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对企业的现有营销模式、现实岗位设置及用人需求状况具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处于很传统的状况,信息化程度很低,那就说明这家企业的领导不具有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接受和采纳电子商务的手段对企业的营运模式进行改造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你在求职路径的设计上,至少应在企业规模、企业管理状况、信息化程度、老板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等方面要较为关注,同时不能期望一步到位,直接进入企业现成的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之中,应做好在企业中营造电子商务的实施环境、逐渐帮助企业步入电子商务营销的变革轨道的心理和相关技能的准备。在求职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地把自己的这方面的想法与企业做些交流,这种有较充分准备的应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求职者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良好印象。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了,但真正将其付诸实践的求职大学生还不是太多。因此当我面对那些在应聘过程中屡战屡败的同学沮丧的面孔时,我最习惯说的话就是:不要抱怨,你要认真地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