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彬:破解求职与招聘的双向困惑

哀民生之多艰:您好,我现在是一名大三的学生,颇感无助,我不知将来的路怎么走。我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我不知您对这个专业了解多少。简单的说,我所学的是非政府非企业的管理。如果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在现在这个社会,我真不知有什么地方。考研还需工作经验而且大多针对公务员,考公务员还没有招我们这个专业的。那么好,如果说现在很多工作并非一定要专业对口,那么专业性比较强的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比不上那些“科班”出身的,而其他的工作又是一般人都能干的。更何况,用人单位一看这个专业连简历都不收。我现在就处于这么一个尴尬境地。

  其实关于职业规划,我早就有想法,可不知如何入手。现在所学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似乎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此,请您指条明路,在不完全舍弃本专业的情况下,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该补充些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接下来我该怎样做。谢谢陆老师!

  陆学彬:1. 大三,建议停下来,对大学过去的时间做一个总结,考虑就业问题,以“我要找到一份xx样的工作”为课题,开始规划自己剩下来的大学时光:你需要补充什么素质,需要补充什么经验、需要学习什么,需要强化什么优势,需要认识什么朋友,需要得到谁的指点,一一列出来。

  2. 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专家和工具方面,应该做自己的主人。测评工具能够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优势,但并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选择。对于既成事实,没有必要懊悔。

  3. 你的专业,有些尴尬,但在中国,尴尬的专业有很多,你也没有必要抱怨。实际上,现在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有很多机构在招聘,只是大的机构是定向的在一些学校招聘,而小的单位因为没有预算,也不会去高校招聘。关键是你自己愿意去博物馆、图书馆、福利中心、养老院、街道等地方任职吗?你愿意做社会工作者吗?这是关键。

  4. 大三不知道你的专业就业情况,你可以问你们的老师,可以关注你大四的学长,他们如何找到让你眼红的工作,他们具有什么才华和能力,他们是如何做的,如果你需要变成他们,你需要如何做?

  5. 不要把专业差异看得这么重,没有多少单位指望毕业生不经过培训就能够上岗的,我在华为的时候,有一个学中文的学生,愣是通过自己的自学,通过了层层关卡,最后做了一名华为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所以,关键是你自己愿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6. 你说得清楚你的知识体系吗?说得清楚你的思维模式吗?如果说得清楚,很好,你把他写下来,看看哪些有用武之地。大学学了什么?我和我的一些朋友有时候也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后来的观点基本一致:大学学的是一种“无用之用”,看起来无用的专业,过时的知识,枯燥的课程,与社会相去千里的讨论,但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生活,你学会了如何离开父母,和同学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了如何在宽松情况下自学;学会了收集外界的信息,学会了观察社会现象;你多少也混的了一张文凭,让你能够在社会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竞争力。当然,如果你肯努力,或许你能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或许你口才很棒,或许你的思维缜密……你还抱怨什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36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