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吃苦精神,对于地质、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对野外工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的适应。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在找工作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容易提出一些用人单位无法满足的要求,或者是自己的能力根本没有达到某个档次,却要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或在心底存在这些想法在到单位后逐渐表达出来。
3、 较好的适应能力。这包括到单位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熟悉工作的流程,融入到集体工作当中。
4、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单位同事之间的相处,还包括与工地上各种人的交往。
5、 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提交合格的工作报告、实验报告、招投标文件和一般的公文。
6、 协作精神。
7、 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人事处的刘晓秋处长坦言:单位希望招聘的毕业生在专业方面扎实以外有一定的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经验,以便单位培养一两年后就可以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大学毕业生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但是如果一些技能在大学阶段可以学到的为什么要推到工作中去学习。
还有的单位提出了一些地大毕业生的不足之处。
成都水文队的陈工在讲到对地大毕业生的印象是显然不是很满意。他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毕业生95年左右他们也接收过两个。这两个人在单位干了一年多都跳槽了,虽说上交辞职报告了,此举给单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其中的一个后来在外边闯荡的不是很顺利就又回到了单位。陈工根据这个情况,给毕业生提了一些建议:“就业后一两年这个阶段心理调适的重点在于:不轻易跳槽,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攀比,承认个人能力的大小,承认个体差异。如果毕业生目光短浅、眼高手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受损失的不仅是用人单位,更是毕业生本人。另外要善于抓住机遇,只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才能迈向成功。”
水利水电五局人事处的
#p#副标题#e#
据了解这些学生当中超过90%的大学生是因为在就业期间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吃苦耐劳的水平而被淘汰,只有不足10%的大学生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选择的自己离开。水利水电五局和一些基层的地质大队表示,由于不能承受基层的艰苦锻炼在试用期被解聘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虽然他们提供的条件相当的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