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经典作品》读后感800字

《何谓永恒》

生命易逝,如花儿的开落,随着时间徐徐老去。永恒,是每个人都梦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最令人感叹的虚无。在大多数人眼里,永恒是无限的生命、无限的时间,是时间的洪流无法冲蚀的永远。

可到底何谓永恒?

永恒不只是无限的生命、无限的时间,它更体现在对人类对社会永远的启发与激励上。一个人即使不在了,但他留给世界的影响却是悠久深远的。这才是真正的永恒。

《余光中经典作品》中,收录了部分余先生的经典作品,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经得起时间的冲洗,时间缓缓地流过,如沙里淘金一般,一点点地去其糟粕,留下的是不灭的传世经典。余先生的文字,含蓄委婉,又不乏诙谐幽默,于一件小事之中指明一个令人深思的大道理。他的思想,多为思乡、怀旧与感情。可每一篇文章,都不只局限于狭隘的私人情感,更广更远地又有对人类的启迪。这些经典,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反而会被传诵得更远;同样,当余光中先生某天随着纸鹤飞向苍穹后,他对人类的影响并不会也随之殆尽,反而会因他在文学上的伟大造诣而永远存在人们心中。永恒,并不止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活着,它更在于本身的意义上。

我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传世经典吧?它们随着时代的反复更迭,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家喻户晓。正是因为它们对文学艺术发展的推动、对社会的批判与启迪,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而它们的作者,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刻下了永恒的身影。永恒,体现在一个人的价值上。

《赤壁赋》中有“哀吾生之须臾。羡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句话仅仅是对永恒最浅显的认识。苏子在下文也亦谈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便是永恒的相对性,没有谁能永恒,也没有谁不永恒,只要不虚度此生、浪费生命,那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便可称为永恒。

在《余光中经典作品》中,有对祖国统一的盼望;有对近现代中国落后迂腐的批判;有对读书的见解和认识;有对自然人文的喜爱……这些无不给人以启迪,促进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典即永恒。

价值即永恒。

因为经典,因为价值,消失的生命才得以延续下去,它延续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虽然无法以实体实现,但它的存在是真实的,是的的确确的永恒。

永恒于你、于我过于遥远,但我也应该追求永恒。即使没有经典,也应该有其价值。对于价值的实现,这谁都能够做到,一件再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它的意义上,也是有价值的。只有为社会献出一份力,才能在这平凡的人生中,刻下一道永恒的痕迹。这样,当我老时,人们可以说:“哦,她的人生不是碌碌无为的。她的人生很有意义。”

永恒,建立在生命的价值上,有贡献、有价值的人生,才有资格记为永恒。

有了生命 的意义,永恒为万物,万物皆永恒。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429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南瓜花:士兵的故事》读后感_1500字

    《南瓜花:士兵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 他们的南瓜山,他们的老山战争和疾病是死亡的加速器。战争残忍地如同绞肉机般推动的这些旺盛的荷尔蒙向前向前,没有人愿意在安逸中主动向前,可是个人…

    读后感 2022年8月31日
    81
  • 《人心至上杜月笙》读后感1000字

    《人心至上杜月笙》读后感1000字! 作者:郑宗浩 纵观历史长河,一位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消散在风雨之中,成为了闪烁的星星。在时间的流逝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带给了华夏子孙无尽的精神财富…

    读后感 2023年2月6日
    24
  •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感600字

    里偶然的一次机会在亲戚家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文章,看后颇有感触。  文章内容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在 班上的外号叫“23”号,因为爸妈想尽所以可以提高学习办…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83
  •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及感悟600字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及感悟600字: 初识这本书是在西西弗,查阅出版次数时,看到尾页有推荐的欧美排名前100的学校,于是回来后下了电子书在Kindle上面阅读,大约花了两个小…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21
  • 观《南京大屠杀》有感800字

    悠悠中华魂,拳拳爱国心――观《南京大屠杀》有感 不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怎能呈现出绚丽缤纷的彩虹;不经历海浪汹涌的拍击,怎能雕琢出百态选出的珊瑚;不经历纯高炉火的锻炼,怎能铸就坚硬的钢…

    读后感 2022年6月16日
    197
  • 读《长袜子皮皮》有感300字

    【第1篇】 《长袜子皮皮》是我生活中读的第六本课外书。它的作者是瑞典的阿斯特里德・林格伦。 皮皮有着颜色像胡萝卜一样的头发,脸上长满了雀斑,她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棕色,一只黑色。皮…

    读后感 2022年7月30日
    1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