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地让别人做决定

    为了让人们做决定,需要运用比运气、猜测或心血来潮多得多的技巧。

    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有几种技巧和方法可大大增加别人回答“对”的机会,而人们的回答则意味着他们会做你想 让他们做的事情。

    以下是4个好方法:

如何巧妙地让别人做决定

    1、告诉人们为何要同意你

    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因而,当你想让别人做事情时,告诉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但是,要确信你给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自己的理由,对他们自己很有利。

    倘若这些理由仅对你自己有利,你便犯了一个大错误。

    简而言之,告诉人们,按照你所说的去做他们便会受益,而不是你自己受益。

    2、问只能用“对”来回答的问题

    当你想让别人回答“对”的时候,首先让别人进入一个“对”的思维框架中。可以问他们两三个答案为“对”的 问题。

    举例说明:

    “您愿意您的家庭幸福,对吗?”

    “您想把您的钱花在最有价值的东西上,对吗?”

    一个“对”的问题,是一个只能以“对”来作答案的问题。

    这样做的理由是,人们进入了一个“对”的思维框架后,就更有可能对你说“对”。

    但是,应注意,要恰当地问这些“对”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你问此类问题时,应点头示意,并以 “您”来开始你的问题。

    “您想要一个很好的烤面包炉,对吗?”

    “您想要一套漂亮衣服,对吗?”

    3、让人们在两个“好”中选择其一

    简单地说,就是让人们用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对你说“对”,这比问一个人们可以肯定或否定的问题要有效得多。 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对你说“好”。

    这比你让别人做事时提供一个既可肯定, 也可否定的问题要好得多。

    “对”表示人们愿意做,“不对”表示人们不愿意 做。

 
    这个技巧是让他们在你的两个“可以”中选择一下。例如,如果你想 约见史密斯先生:

    “史密斯先生,您认为今天下午怎么样?明天上午, 或是明天下午是否更好?”(你给史密斯先生提供了一个选择时间的机会――在几个“可以”中选择。)

    而仅仅请求见面则要逊色多了。那样的话,他们可以答应(赴约),亦可以不答应(不赴约)。

    例如:

    “您想要黑色的还 是白色的?”(而不是问“您是否喜欢其中之一?”)

    “您想明天开始工作还是 星期二?”(而不是问“您想开始工作吗?”)

    “您买这个东西是记帐呢,还是 付现金?”(而不是问“您想买这个东西吗?”)

    尽管这种方式并不万能,但总 的来说,还是行之有效的,它远远胜于在“好”和“不好”之间让人们做出选择。

    4、 期待人们对你说“好”,并让他们知道,你正期待他们做出肯定的回答

    你期待着人们对你做出肯定的回答是有自信心的表现,但是,进一步说,它又远远超过自信。你要让他们知道,你明确地给他们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你期待着他们肯定 的回答。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中立者”,是愿意被领导的。只要你让他们明白事 件的重要性,许多人就会豪不犹豫地跟你走。

    这是一个绝妙的心理战术,在最初几次成功后,你以后再应用就轻松多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449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如何处理同事对你的调侃和语言攻击

    这两天和表弟聊天,他说到了自己被同事语言攻击的事,表弟是北京某211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员工过万人的国内上市公司工作,他刚进公司的时候也是个基层,什么都要做,经常也是和…

    2022年5月17日
    169
  • 80、90后“草根”理财要趁早不嫌少

      最近不少80、90后们在弱弱地问:“公司管吃管住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也不少,但手头还是紧紧的,我们该如何理财?请求支招”。其实跟很多人一样,不少80、90后都是标准的“月光族”,…

    2022年6月1日
    131
  • 年轻女孩理财的黄金准则

      25岁的小米在我们这里算是非常优秀的员工,工作努力,每个月六千收入,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二十四五岁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也不算特别优越,只是要打发一个人的日子不会有太…

    2022年6月1日
    143
  • 惹同事讨厌的三种行为

    “攀比”症     典型症状:公司新成立了一个部门,招了不少应届生。Rylan刚进这个部门时,对整个部门的印象非常好,领导平易近人,同事们因…

    2022年5月17日
    156
  • 离职了,你还有这些钱可以拿

      离职,在当下的职业环境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双向选择,大家好聚好散。不过,你得留个心,离职不是“净身出户”,有些企业该给你的,千万不要轻易就放过了! 公司在不违反…

    2022年5月24日
    266
  • 理财新渠道和方式

      现在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渠道很多,但是若让人们在众多的资金投向上选择合理的投资组合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认为,个人投资者在确定投资方向时,应先确定自己的投资理财性格类型,如保守…

    2022年6月1日
    1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