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正翻译及原文
世说新语方正赏析



【站长漫谈】
本篇故事见于《世说新语·方正》,主旨是表现郭淮既遵守法度,又重情重义的性格:先依从国法让妻子上路领罪,后照顾亲情追回妻子,上表求情而自承罪责。
但站长这里并未采用《世说新语》通行本(以下简称“通行版”)原文,而采用了《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中裴松之注的引文(以下简称“裴注版”)。因为站长觉得“通行版”存在重大的情节漏洞: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徵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第一,标★★★★★处缺少了“淮五子叩头流血请淮,淮不忍视”的情节,这样一来,情节衔接就显得很别扭:
1.从他一开始硬着心肠让妻子伏法到突然回心转意追回妻子之间的转折缺少逻辑连接。
2.前面没儿子什么事,可他在给司马懿的上书中凭空说儿子哀伤得要死,有欺诈之嫌;而且儿子的哀伤并无直观的表现(叩头流血),难以服人。
3.整体上就感觉郭淮作秀的痕迹十分明显:故意让妻子上路,显得自己遵守法度;然后以儿子为借口求情,塑造一个“父亲方正慈爱、儿子孝不顾身、母亲可怜可叹”的“五好家庭”形象卖惨——这是对司马宣王智商的公然挑衅,令人无法信服。
第二,“通行版”甚至有“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这样的描写。这可是重大原则性问题,如果真有此事,郭淮说“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只怕难洗威胁之嫌。以司马懿的多疑、阴狠,如此“求情”只怕反招其祸。

按站长的瞎猜,裴松之与《世说新语》成书时代基本一致,他见到的更可能是原版。“通行版”可能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错讹脱漏。但“裴注版”也有微瑕:《三国志》引文紧接郭淮传记之后,读者从传记中早已了解郭淮的功业、人品,所以没有必要像“通行版”一样特别交代“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这种背景。但若提出来单独成文,则官兵、百姓的求情、悲愤就似无源之水,需要读者硬行脑补。站长以为,不妨将二者合二为一:
红字:通行版;蓝字:裴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