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和:应和B.为犯二名律乎为:是

C.《春秋》不讥不讳嫌名讥:讥刺,非难D.乃比于宦者宫妾比:靠近

6.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封建社会对君主与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或直接写出来,叫做“避讳”。李贺因父亲名晋肃,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晋”与“进”同音,父名应避讳。

B.《讳辩》因李贺而写,韩愈引经据典,对腐朽的社会风气作了激烈的抨击与批评,把假卫道者的面目揭露无遗。

C.文章第一段明确地交待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怕触犯名讳,不去考取进士。韩愈热心于培养和推荐有才华的青年,就写了本文给李贺,劝他应考。

D.在文章的写法上,作者不作正面的结论,只是在引经据典之后,用一连串的反诘句对“毁之者”提出质问,步步紧逼,气势夺人,具有极强的威慑力量。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2)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8.文章第二段引证《礼记》有关律令的“二名律”、“嫌名律”的确切定义的作用。

答案:

5.D

6.C

7.(1)李贺应进士试很引人注目,同李贺争名的人出来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

(2)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的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8.“二名律”说只要避讳其中的一个字就行了,没有必要两个字都避讳。“嫌名律”说没有必要再避讳它的同音字“雨”字。这样,就给名讳一个确定的界限。从而证明了以“晋”与“进”同音为由,阻挠李贺去考进士,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从而, 从理论上推翻了“毁之者”的所谓“理由”。

【解析】

【分析】

5.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一词多义,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A项,“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意思是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纷纷附和,众口一声。“和”,应和。

B项,“为犯二名律乎”意思是是违背了二名律呢。“为”,是。

C项,“《春秋》不讥不讳嫌名”意思是《春秋》中对人名相近不避讳的事例,也没有加以讥刺。“讥”,讥刺、非难。

D项,“比,靠近”错误,“乃比于宦者宫妾”意思是而去向宦官、宫女看齐。“比”,类似。

故选D。

6.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

C项,“韩愈热心于培养和推荐有才华的青年,就写了本文给李贺,劝他应考”错误,由原文“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可知,皇甫湜说:“如果不把这件事分辨清楚,您和李贺将蒙受坏名声。”正是为了批驳这种毁谤,韩愈才写了这篇文章。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举”,科举时代考中举人;“毁”,诋毁;“名”,叫作;“是”,对的、正确的;“劝”,勉励。第(2)句得分点:“考”,考证;“质”,质证;“稽”,查核;“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状语后置句;“为”,是。

参考译文

我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勉励他去考进士。李贺应进士试很引人注目,同李贺争名的人出来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纷纷附和,众口一声。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会因此获罪。”我回答说:“是的。”
  《律》文说:“凡双名不专讳一个字。”郑玄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律》文又说:“不讳声音相近的字。”郑玄说:“譬如‘禹’之与‘雨’,‘丘’之与‘蓲’之类就是。”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试问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订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么?而周公作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春秋》中对人名相近不避讳的事例,也没有加以讥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一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一个人叫杜度,象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近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近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遇到“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的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象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象周公孔子,也可以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周公、孔子的行事,却要在讳亲人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真是太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无法超过的,超越了周公、孔子、曾参,而去向宦官、宫女看齐,那么岂非宦官、宫女对亲人的孝顺,比周公、孔子、曾参还要好得多了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176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旧唐书·元行冲传》“元行冲,河南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日:“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卖油翁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之卖油翁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陈康肃公善射 善射:_______________   2. 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38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时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   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孔明笑曰:云长勿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8
  • 《踏莎行·润玉笼绡》原文及赏析

      踏莎行·润玉笼绡   宋代:吴文英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37
  • 《王嘉传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王嘉传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26
  • 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三国志步骘传文言文翻译,欢迎…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