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篷、淅、沥、咚、絮”,积累词语“淅沥、音乐厅、花絮、发芽、品尝、凉丝丝、甜蜜蜜”,正确读好象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 说说比喻和拟人的作用。
4. 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象声词的不同形式,并能正确读好。
2、 在品读中感受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课前准备:查找描写四季的雨的词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说话,揭示课题
1. 第一课我们学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一起背背看。
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春雨的散文。出示课题: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3. 作者简介:陈木城 台湾彰化人,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二.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2. 自读课文,想一想: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A. 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B. 雨中观雨,感受春雨,体会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以小组形式学习生字新词
三.检查反馈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1-14节写了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15-20节写了雨中观雨,感受春雨,体会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 出示生字新词,并理解
淅沥 音乐厅 嗵嗵嗵 花絮 凉丝丝 播种 甜蜜蜜
淅沥——象声词 花絮——比喻各种有趣的零碎新闻。
四.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轻声读1-14节,思考:小雨发出了哪些声音?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1.丁丁东东 (篷顶的波浪板上、铁皮的屋顶上) 滴滴答答(树林的叶子上) 淅沥淅沥 (油加树上) 啪啦啪啦(相思树上) 哗啦啦(羊蹄甲树上、面包树上) 啪啪啪(小伞上)咚咚咚 嗵嗵嗵(地面上)
2.因为物体本身的质地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作者的象声词运用得非常准确。
4. 指导朗读
a. 把象声词读出来
b.体会比喻和拟人的作用,读出感情来(讲解不要出现术语,重在朗读)
1) 整座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2) ……好像就是一面鼓……
3) 于是,春天听到了雨的鼓声,醒来了。
4) ……品尝一下这大地的乳汁……
五.感情朗读全文
六.选择喜欢的句子或小节背一背
七.练习说话
1、用几句话说说春雨
2、说说四季的雨,要有其特点。
作业设计:抄写字词。摘录象声词。
板书设计: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淅沥
嘀嗒
声音 哗啦
啪啦
春雨 演奏
S版三年级下册《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声像资料、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