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600字

做人与治学――读《大学》有感

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基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仅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

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则。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人们似乎把做人和治学逐渐分离,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做人的规则,甚至还出现了应试教育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求学是无法树人的,也是无法进步的,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真心诚意地热爱学问,而只是虚情假意地将学问当做是成功的工具,那么求索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呢?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治学与做人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涡流。同时,也只有不断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514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1000字

    东野圭吾《红手指》读后感1000字范文:在上高一的女儿的催促下,我读了东野圭吾的小说《红手指》,读完感触很深。 回顾小说的情节,无不让人深思。初中生直巳掐死了7岁的小姑娘,因为猥亵…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32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600字

    平日在家,就管我叫“小书虫”,说走哪里都会见我抱着书在“啃”,有时候紧皱眉头,有时候哈哈大笑,有时候又莫名其妙地捶胸顿足,简直是走火入魔了。只要拿到喜欢的书本,我就像饥渴了好久的孩…

    读后感 2022年8月2日
    85
  • 读《我们那年的梦想》有感300字

    《我们那年的梦想》是一部阳光明媚的作品,一部催人奋进的作品,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伴随着快乐与感动。读完作品后,我的心暖暖的,沉浸其中。 14岁女孩康康发现自己的一组旧照片不见了,有…

    读后感 2022年6月19日
    107
  • 《三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三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阅读是拓展人生空间的一个主要途径,每本书都是一扇门,通向我们没有涉足的新世界,在阅读中,我们经历了我们本来不可能在有生之年经历的事情,游历了那…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27
  • 《麦芒》读后感500字

    我在里看了许多本书,但我认为最好的一本书就是《麦芒》了。其实《麦芒》算不上是书,只是一个长篇小说罢了。我之所以喜欢看,是因为那里面的内容很真实,很感人。 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有一…

    读后感 2022年6月15日
    231
  • 不死鸟的传说读后感300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次我读了杨鹏的幻想类的书籍,受益匪浅。杨鹏是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中国少年科幻创作领域代表人物。《不死鸟的传说》这本书使我印象尤为深刻,该书主人公是…

    读后感 2022年7月7日
    1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