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600字

北魏诗人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栽树》中写到:“时时灌溉,常令润泽。”作为中华儿女,应拥有一颗中华之心,这便需要让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不断润泽自己的心灵,在文化的浇灌下成长。

翻开这本300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很细腻,没有太多刻板的说文解字,仅仅是清风明月,几度春秋。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在灯下耐心地阅读,于字里行间,寻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一抹安宁的气息。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明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还”长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文学,全都沉淀在这一轮明月之中了。多少远行的游子,是否都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有温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说到明月,自然就会提到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到“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自小相识。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就常常饮酒、赏月、写诗,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怀吧。

若明月是夜里浅浅的思念,夕阳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沧桑的感叹,两行千古的诗句,《小王子》里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会爱上看。”其实这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诗意不仅仅是悲哀,还有许许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悠悠的眷恋与情思跃然纸上,夕阳也意味着安宁,那就是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了。

或许又一天黄昏,金色的光辉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停下手中的事情,凝视这一抹灿然的亮色,让回忆在晚风中纷飞,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细细体会春去秋来,用诗人的目光看山清水秀,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在不自信的时候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寂寞的时候想到“独坐幽篁里”,在郁郁寡欢的时候想到“月若无恨月长圆”,也就是让自己悄悄沉醉、融入中华的千年文化了呢。学会汲取积极,调整心态,不断去寻找最好的自己。

合上书页,不免羡慕于丹,不仅在阅读、思考中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更让自己的美丽与气质由内而外,缓缓散发。书中的文字、语句之间,唤醒诗意,润泽心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710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中国文脉》有感700字

    苍凉,辉煌 ―――读《中国文脉》有感 中国文脉,宛如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涓涓细流,蜿蜒向前,显示了天地之广大,天地之深邃,抛弃了君臣、庶民的界限,挣脱…

    读后感 2022年6月21日
    164
  • 《李鸿章传》读后感_700字

    《李鸿章传》读后感700字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怎么说呢,原先是想了解曾国藩的经世之学,后来发现曾国藩里有个‘特殊人物’左宗棠,于是多渠道的了解,又让我…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65
  • 红色经典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百年红星长驻 照耀神州大地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莽莽大西北,平沙无垠,不见人烟,蓬断草枯,胡雁哀鸣,满眼萧条和苍凉。谁能想象到,数百年前,在此等恶劣之地生活着一…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268
  • 快兔子和慢蜗牛读后感500字

    快兔子和慢蜗牛读后感500字: 在这个假期的读书活动里,我读了《快兔子和慢蜗牛》这本童话故事,体会到童话世界里的乐趣。书中小动物们欢快地跳着舞,悠闲的享受着奇妙的茶,过着天真快乐的…

    读后感 2023年2月14日
    15
  • 《乌鸦喝水》读后感300字

    小学的第一个过的可真快呀!不知不觉就要了。看着桌子上已经看完的书,心里很欢喜。《伊索寓言》总是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书里都是有趣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喝水》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有…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211
  •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400字

    里,我读完了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 本书主要讲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因为一方的傲慢与另一方的偏见而导致好事多磨,但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人对人…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9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