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子,看透自己――读《自画像》有感

画家的往往都不美,如中国的徐悲鸿、潘玉良,外国的佛里达、伦勃朗、梵高……这些名人的中,也许精神未见抖擞,神采缺乏奕奕,但他们抓住的却是生活中某个刹那的自己,深邃、怅然、飘逸、空灵,虽不惊艳却意有所指、表达清晰。那是一种并非世俗的美,他们能够看透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才活得深刻。

这,又是雪小禅的一篇散文作品――《自画像》。

曾经,我不明白梵高为什么要割下耳朵后再为自己画像――直到看懂这篇文章。由于阅历尚浅,或许我并没有画家和名人们悲欢离合的人生体会,但内心却有了小小的顿悟:我需要看透我自己。

我们这些小女生,半谙世事、似懂非懂,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成熟。之间相处表面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谁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暗自里也经常与他人相比较,老是想为自己博来所谓的“面子”,都渴求自己能够多一些成就,多一些名气,以便于众人眼中有更高的地位罢了。这样的想法很普遍,也有它的励志之处,可以让们加倍努力,你追我赶,在比较中彼此进步;但也有反向作用,过度的好胜心或许会渐渐演变成妒忌心、猜疑心,让本应单纯友爱的同学情渐行渐远……其实,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以他人为镜,正己衣冠、束己言行,把自己看透,不去恶意竞争就不会因妒生恨。“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大概就是人们看透自己的最高境界吧!

想一想,我们到底有没有站在镜子前,直视镜中的自己,细细打量,看透他,找寻他的优点或缺点?没有吧。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只会对别人的形形色色指手画脚,对别人的缺点失败如数家珍,但总是看不见自己的短视和不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拥有自知之明才最重要。所以,我一定要看透我自己,去明白我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只有自我认知,立志于心,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才会用淡然的心境去看待别人,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我想给自己也画上一幅自画像:如果在过去,我会画一个穿着水晶鞋的婀娜女孩,长发披落腰间,粉红的梦幻公主裙套在身上,正举起杯,故作优雅地小口啜着茶,背后华丽的房间里还有一大堆可爱的玩具娃娃;可是现在,我却只想为自己画上一件普通的白衬衫,一条浅蓝牛仔裤,背着行囊走在旅途中,微笑着眺望远方的,眼神平和而淡定,有信念,有慈悲,还有希望。这样简简单单,足矣。

《自画像》一文给我的感触良多,耐人寻味。面对人生的明镜,我们只有看透了自己,才知道怎么努力,不是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7540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

    自从几年前,看完电视剧《遇见王沥川》,就想看看剧中几次提到的《月亮与六便士》,但是一直没有产生看这本书的feel,所以拖到现在才看完。 说到看某本书的feel,真的是很奇妙的感觉。…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3
  • 读《巧克力味的暑假》有感600字

    【第1篇】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一眨眼就过去了,就像阳光写的《巧克力味的》一样,因为我也是个生,所以我很能理解书中主人公项心仪的心情,也很舍不得那些和自己相处了六年的和。六年来,小学…

    读后感 2022年6月14日
    113
  • 读《耳中人》有感400字

    星期天,我读了《耳中人》这则故事,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内容精彩,很吸引人。 一个初中生参加中考,除了是0分,其余各门功课都是100分。教他的王很是奇怪,因为这个学生平时成绩都是不及…

    读后感 2022年5月27日
    149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500字

    衰老是衡量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当老人出现摔倒症状,意味着身体正在快速衰老。需要考虑外部照顾介入。而老人之所以不喜欢老人院,很多时候是不喜欢毫无自由和隐私的空间、不喜欢…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25
  • 读《牛虻》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牛虻》后,很有感触。  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中泡大的。比起亚瑟,我们要幸福得多了,我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在家长的保护伞下长大。而亚瑟呢,他从小就失去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90
  • 读《林则徐》有感400字

    【第1篇】 最近我看了《林则徐》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林则徐英勇无敌和爱国精神所感动。 在鸦片战争时期,当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的老百姓,被英国的鸦片抽去了意识,消磨了斗智,有多…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0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