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译文简短(天净沙秋思全文翻译及解释)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能与唐诗宋词比肩的文学样式,元曲一定不能缺席;而元曲这一文学形式扛旗之人,当属马致远和与他一起扬名天下的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译文简短(天净沙秋思全文翻译及解释)

马致远画像(来源于)

元代散曲的兴起:

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且能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文学形式,就是元曲。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词样式,分庭抗礼,代表了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而马致远则是这一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资料佐证,现已很难考证。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散曲,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之中的,是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之前不包括的套数也包括了进来。到了20世纪初,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完整的文体概念,才被最终确定了下来。

那么,什么是散曲中的套数和小令呢?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而马致远是元代创作作品最多的散曲大家,今存小令115首、套数22篇,共计一百三十余首。元代传统文人积极进取,且与超脱放旷重叠交织的悲剧性格,在马致远的散曲创作中,表现得最为丰富。

《天净沙•秋思》作者概况:

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剧家、散曲家、散文家。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剧“四大家”;同时,马致远还是元代散曲巨擘。他在元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于唐诗,苏轼之于宋词一样。

马致远出生于一个富有的书香世家,青年时期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中年时期,一度出任江浙省事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以清风明月为伴,自称“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向往闲适的生活。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

马致远一生仕途之路并不顺畅,所任最高官职不过是从五品的江浙行省务官。长期的沉抑下僚,使他饱受屈辱,并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心中郁结的愤懑不平之气,充溢于他创作散曲的字里行间之中。

在封建社会中,对现实绝望的知识分子,最容易产生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并进而乞灵于老庄的保身哲学,将与世无争、超尘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马致远以他无堪比的才华,运用散曲的形式,把这一文人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马致远在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高压政策下,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流芳百世的散曲 小令—《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属于越调。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的意思。

人家:农家。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骨瘦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至极点的人,也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啦作响,小桥边庄户农家的炊烟袅袅,古道上有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正顶着秋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此时也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缓缓地落下。在如此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天涯。

《天净沙•秋思》艺术特色:

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关汉卿散曲浓厚的世俗情调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则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他的套数,擅长把透辟的哲理,深沉的意境,奔放的情感,旷达的胸怀熔为一炉,语言奔放、宏丽而不失本色,对仗则工稳妥帖,被视为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令写得俊逸疏宕,别具一格,代表作品,就是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全文仅用二十八字,就勾勒出一幅秋野夕照图,特别是前三句,不以动词作中介,而接连用用九个名词勾出九组剪影,交相叠映,创造出苍凉萧瑟的意境,映衬出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孤独与彷徨。全曲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情景交融,隽永含蓄。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野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位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散曲小令用词别致,前三句均以名词性词组构成,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却意丰。全曲语言极为凝练而容量巨大,蕴意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其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之中,展现了凄凉悲苦的意境。

“枯”“老”“昏”“瘦”等字眼的使用,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了一种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之悲凉情感的触发物。同时,此小令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天净沙•秋思》艺术成就:

元代文学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赞其为“秋思之祖”。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元末明初杂剧家贾仲明说: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调元说:马致远号东篱,元人曲中巨擘也。

现代戏曲理论家任中敏:马氏戏曲,领袖群英,久有尽评。散曲以豪放为色,如天马脱羁,极尽驰骋之乐,于不期然中,又适成此体之典型模楷,后之散曲凡不如此者,皆可谓非其正也。

近现代文艺理论家梁乙真评说:不仅是元散曲第一,也是散曲史上坐“第一把交椅”的人。

现代文史学家刘大杰:他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于唐诗,苏轼之于宋词,都是代表那一个时代的浪漫派的大诗人。

这正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获赞元曲头牌,比肩唐诗宋词“曲状元”?名符其实。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896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我爱老师的诗歌

      老师,如我们的母亲,   您把知识带给了我们,我们不会辜负您带给我们的知识。   啊,老师啊,您在夜晚给我们改作业   深夜不睡   第二天,上课时,咳嗽的声音,全班都能听见 …

    美文 2023年3月1日
    19
  • 一切美好,从春天开始

    时光清浅,似水如流。季节交替,冬天依依不舍地走了,回眸之间,满是留恋的眼神,充满缱绻之情,冰冷的心扉渴望暖和的春风。   春天带着绚烂的笑容迎面而来,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

    美文 2022年10月6日
    92
  • 精彩片段摘抄50字

    精彩片段摘抄50字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学习啦!小编为你准备更多的精彩片段摘抄50字,希望对你有用!   精彩片段摘抄50字(…

    美文 2023年1月11日
    30
  • 爱老婆一生一世的誓言

    爱老婆一生一世的誓言 1、绿叶不向红花说去留,却朝夕相伴;星星不向蓝天说原因,却始终耀眼;正如我不想你说多远,却永远思念;亲爱的,想你了! 2、想牵着你的手,看晨曦玫瑰的芬芳;想牵…

    美文 2023年2月2日
    167
  • 人生抉择的经典句子

    有时候你生气,愤怒,伤心,只是因为你所遭遇的情感和“你以为”差得太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抉择的经典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一、人到底能走多远?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谁知道呢?心知…

    美文 2022年12月10日
    44
  • 关于喜欢高跟鞋但是穿不惯的说说(红色高跟鞋的说说)

      一)我喜欢这双高跟鞋,但是我却穿不了,不合适的鞋终究伤的是自己的脚,所以我选择穿适合自己的!   二)喜欢一身休闲,驾驭不了紧身衣,穿不惯高跟鞋,性格自卑抑郁,但是我很善良。 …

    美文 2023年1月28日
    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