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培训课后感和启发

职业规划培训课后感和启发

职业规划培训课后感和启发分享。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

1、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成功者和失败者,行业之间的差别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不同行业中都有职位需求差不多的工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销售;而且很多工作的要求都是复合型的,很难有只需要了解某一个行业就能做得出色的工作。现实的工作不存在与专业对不对口的问题,应该跳出上大学时用“名词联想法”来选择自己专业的误区,关键还是看内心对行业有多大的热情。巴菲特做金融,比尔盖茨做IT,但两人身上成功的因素实际是共通的。

2、从生动现实的话题开始学习

了解行业的前提是对行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从一个生动现实的主题开始,围绕某个有兴趣关注的话题来学习相关知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一个不懂的金融的人完全可以从回答“金融危机是如何爆发的”这个问题开始,通过网络,报刊书籍,与人交流来从浅入深地了解金融。首先接触的是名词,基础概念——什么是次贷危机,什么是金融衍生品,房利美、房地美公司是干什么的;接着会明白一些行话和规则,提出更多的问题——华尔街在金融危机中起了什么作用,投行呢,雷曼兄弟为什么破产;再之后是深入到金融理论体系——了解货币流通、金融监管这种更大的题目。这种探索式的认识过程比我们去阅读教科书,参观“过去的标本”,更加生动有趣,也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

3、“问题青年”原来是敏锐的问题发现者

Robin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把优秀青年变成“问题青年”》,“问题青年”是指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对企业发展有预见能力的青年。Robin提到了好几个为自己创造工作机会的“问题青年”,他们或者发现了企业遇到的问题,主动采取行动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给雇主留下深刻印象;或者预见到了企业发展的动向,提前采取行动抓住了机会,在职场竞争中站得先机。

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听这段的时候我有点走神儿,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些生物教科书。英文教科书里往往用问题开始整个篇章的论述,很多的小标题也都是问题式的,要是读完材料能够回答最初的问题,就说明自己读懂了。但是中文课本里常常标题就是一个结论,整个篇章把理论细节介绍得非常详尽,感觉有点像让你读了教材提不出任何问题最好。

4、行业调查是职业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行业做全面深度的调研是进行自身职业规划和行业选择的基础。Robin把行业调查总结为“三步走”的过程。

第一步,充分掌握行业的公开信息。各大招聘网站、公司官方网站、行业论坛、培训网站以及相关的报刊书籍等出版物都是有用的信息来源。行业人才需求、职位描述、薪酬大致水平、发展前景、就业机会等信息都应该在这一步找到初步的答案。

第二步,和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请教遇到的困惑,交流解决问题的想法,了解行业内的非公开信息。有不少的例子就是通过发邮件、打电话找到关键人物,从而获得交流想法、接受启发,甚至是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

第三步,去尝试实际的工作。通过实习、兼职的方式去亲身实践,获得最直接的感受和体会。

5、从学校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

对于很多从上大学起就靠自己养活自己,攒钱读书,甚至为家庭提供经济输出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很早就要开始面对的问题。但对于更多一直生活在父母支持下的学生来说,迈出这一步似乎很难。早一点建立起自己的经济独立,靠自己赚钱,不轻易向父母要钱;在面临选择,父母带来负面压力的时候,才会有坚强的底气自己去闯,证明给他们看,我能行。

当时Robin讲这段的时候我又走了下神儿,想起Friends里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幕——Monica和Ross他们几个帮Rachel剪碎她的一堆信用卡,然后兴奋地冲她大喊“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Friends 的整个故事里也贯穿着一条这样的主线——Rachel,一个最初逃婚的新娘,从一个小服务员的工作开始,逐步做到了服装公司的中层职员,有能力靠自己而不是别人来选择未来的生活。

Robin还提到他和一个高校负责求职的老师交流,聊起一个词叫“硬着陆”,是说很多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过程中没有过渡,欠缺各种与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学校里,我们的价值观常常以学术为导向,学习好、对专业学科悟性高的人就公认为优秀人才。但是到了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不存在哪个单一的导向。财富,权利和社会地位常常充当着主要的评价标准,如果真的以为这些就是全部,怕是总有一天会在浮躁中失去自我。

发现自己独特的潜质,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寻找自己内心所追寻的梦想,会有一天,不管我们做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都有一种坚定和自信的力量。

6、长期素养与短期包装

Robin有个很有意思的解释说,素养或素质,就是自身平素养成质地。这种“质地”中一定有自己独有的东西,是别人编造不出来,而且短时间包装不出来的;这种“质地”一定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源于曾经的体会和感悟,是点点滴滴的成长积累。求职过程中,短期的包装是必须的;但要真正在职业和人生发展中获得成功,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更是必须的。

7、发掘自我特质,坚持自身优势

高考时我们都知道备考策略中有个“木桶理论”,提高总分的方法需要的不是把我们擅长的科目考得越高,而是去突击提升那些我们不太擅长的科目,就是所谓的木桶短板。但是对于求职和职业规划,正是这样的“木桶理论”带来了误区。很多时候,我们花了过多的精力去对付那些并不擅长的东西,而不是去强化自己的优势,发展和发掘那些我们个人独有的,与生俱来的特质。挑战弱点听上去是很有魄力的行为,但是让优势更优,把弱点改善到不影响优势发挥的程度很多情况下会是更好的策略。特质和优势决定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在年轻的时候明白自己的大方向很重要,但这个过程绝对不是容易的。

认识自己,接受自己,适应自己,在此基础上勇敢地探索,让自己的心智变得成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6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大学期间一定要做的10件事

    大学期间一定要做的10件事 1、 看100-200本书。 其实学习有三种方式,一是向人学习,向比你优秀的人学习;二是在实践中学习,一般都是在错误中去领会和感悟,最后内化成自我习惯和…

    生涯认知 2014年6月30日
    2.3K
  • 职业三把斧,您会抡几把

    第一板,生存之斧——专业技能。在职场中,个人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在企业中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武器和保障,也是个人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通道和桥梁,一个人发展的速度、节奏和高度,在职业发展的…

    生涯认知 2008年3月23日
    1.5K
  • 大学毕业生少走弯路的10方法

    1、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就如你坐车去某地,沿途的风景很美,你忍不住下车看一看,后来…

    生涯认知 2007年8月24日
    1.4K
  • 如何写求职信?看看达·芬奇的求职信

    如何写求职信?看看达·芬奇的求职信 本文给出达·芬奇的求职信,并对求职信的写法作出分析和指导。生涯设计公益网(www.16175.com)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组推荐。 &nbsp…

    生涯认知 2009年7月14日
    1.7K
  • 去还是留?——规划好您的职业生涯

    当前,Y是X公司IT部门的员工。   早在大学四年级,Y就到一家软件公司实习了,实习薪水2000多元。临近毕业时,X公司的老总给他打了个电话,想请他帮忙建设企业网络,他们正在投资六…

    生涯认知 2006年3月25日
    1.3K
  • 职业生涯规划的随感杂谈

    在担任公司高管的几年间,我面试过数以百计的各个层面的员工,其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有着非常好的素质,甚至有的还是名校的毕业生,因为不懂得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在工作多年后…

    生涯认知 2008年2月26日
    1.5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