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勤奋掩饰你的懒惰》读后感2000字
阅读此书之前,首先,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天才,当然爱因斯坦、莫扎特除外,况且以我们绝大多数人现在的努力,还轮不到天赋的时候。我们身边很多的牛人都是由普通人一步一步成长实现的,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做计划,我是一个做事情习惯与做各种规划的人,当然,这个习惯给我带来了一些好处:可以使我看清时间的安排,能更好的利用时间,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坏处,我变得很急躁,有时候只是为了做任务般的去机械完成计划,如果碰到意外情况完不成,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苦恼之中。有次在听书软件上偶然听到何炅的一个访谈,他说他年轻时候从没想过他会从事于现在这个职业而且小有成就,作为口音较重的长沙人,成为主持人的概率还是偏小的,他有幸在中央少儿节目工作过,后来接触了快本,在接下来的那么多年里,他就专注于快本的主持,在经历了身边主持人的几经变换,节目的几经改革,他也不断学习改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作者阿何在折本书中提到了牛人成长方法: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比较擅长的领域——长期专注做下去——针对自身引入改进机制,获得持续进步的方法。
一、世界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1、你为什么要努力?这个答案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为自己、为家人,作者也提到他努力的原因是为了能说不。
2、别用勤奋掩饰懒惰。这种现象太多了,读书时候很多人很早去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给身边人学霸的印象,却能在图书馆玩一天的手机,上班时候偶尔加个班发布在朋友圈人尽皆知,这些都是表面的勤奋;还有一类人每天工作兢兢业业,每天早起工作然后晚上在公司拼命加班,以为自己每天活动很充实,但如果你问他学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确实一脸茫然;这些都是止于表面上的勤奋,真正意义上的勤奋=有益的思考+坚持做事情,勤奋之前先问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3.成功没有捷径。接触过一些在某个行业里做的如鱼得水的人,有作家、独立译者、音乐老师,他们一路走来的成功原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枯燥,没有什么独家秘笈,就是一步一步的去积累,一万小时+刻意练习等的理念;
二、定义你自己的人生
1、明白自己要什么。国人太喜欢议论别人了,如果你毕业后不按照惯例工作成家买车买房,你就是大家眼里的异类,我们经常是为了别人的看法及家人的期许而活。
2、正确的消费观。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学会正确的花钱:增强自己能力+提高生活品质+结交朋友。
3、生活不会给你太多准备的时间。读书的时候上课、考试、放假都是确定的,使我们忽略的真实世界的常态,工作后总是感觉突发事情太多,但还是有一些人在面对各种突然都能临危不惧并能完美解决,如何成为“时刻有准备”的人:不逃避+做预判。
三、成功并非不可能
1、如何保持长时间高效学习。07年,彭博新闻社报道了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的一项研究,他说每个人都生活在变化中,但其他国家人的变化速度赶不上此刻中国人的变化速度。根据格林的计算,一个“中国年”=四个“美国年”,换句话说,中国人的生活速度要比在美国快4倍。这也使得怎么高效学习更为重要
(1)找到动机。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长时间高效学习,并且找到真正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好的学习动机为具体化+长短结合+与自身需求相结合。
(2)身体。村上春树也提到过,好的身体对于长时间学习的重要性。
(3)方法。高效学习方法:总分总式学习+学习与练习结合;长时间学习:专注。
(4)反馈。《刻意练习》中也提到反馈的作用,作者文中提到可以根据自身建立反馈机制。
2、提高效率的实用方法。
(1)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智商+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资料+身体+投入的时间+学习方式;
(2)解决方案:学习的时间分配(1w小时理论)+强大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建立整体观,搭建知识架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身体;(具体方法文中作者都有举例,每个人情况存在不同,感兴趣可以看下)
3、别让自己成为全才型的庸才(敲黑板,重点)
现在这个时代太多信息学习太便捷了,网上有各种技能学习的课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报了很多课程,把空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每样都学了但都不精,也就是读了这本书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安排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才算合理的安排时间?作者提出了时间配置方式:在人生的前期,我们最少应该把80%的时间花在自己的专业专长上,而在人生的后期,我们对时间的配置则可以自由灵活的多。也就是说,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应该将时间多花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进而从某种程度上解放自己的时间。
人的时间构成一般为:工作+休息+体育锻炼+娱乐+兴趣学习+专业学习,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健康锻炼也是不能省略的,所以要想更好的提升自己,也就是在娱乐和兴趣上分配自己时间,从而最大化放在专业学习上面。
4、鸡汤有毒。
还有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