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600字
当人们都看着脚下的六便士时,总有人抬头看月亮。
因为听说这本书是以保罗.高更为蓝本所作的小说,由此动了阅读的念头。
小说以作者第一人称回忆画家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中年的男主怎样从英国中产阶级的证券投资人的身份中突然抽离,放弃所拥有的家庭事业财产和故土,甘愿为梦想在穷困潦倒中耗尽一生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作者还是一个初涉世俗的毛头小伙,用他自己的眼睛带我们认识和评价一些体面得体的人物,其中包括理查德的夫人。他毫不掩饰对夫人的喜爱和对理查德的无感,甚至一直到小说的中后段,都毫不掩饰对男主人的厌恶。可小说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将艺术看作是只有真正深谙此道的人才能参悟的艺术技巧,这种观点实在是大错特错了。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人情感的一种宣泄,艺术作用的是一种普遍都可以理解的语言。"这句话好似明朗的河界,划出了两种人。
【做演员是一种选择,可选了No却要付出一生的代价】
思特里克兰德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讨厌鬼,他从不表现出任何善意,甚至以冷漠和嘲讽回报对他施助的人。而相比而言,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要可爱太多。然而太多的小端倪可以看出,她并不真诚,而他却是表里如一。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伦理的某世纪问题,真小人和伪君子,谁更可耻?
其实面具戴久了,会长在脸上的。
所以面具人占大多数的社会里,主导人种的行为规范就会成为普世规则,而那些始终不愿带面具的人,为了把应付规则的时间放在真正追求的世界中,可能付出的是走投无路和众叛亲离的代价。
【有的人好像是为了某种使命而来的】
思特里克兰德在刚抛弃家庭去巴黎时,所有人都以为他与别的女人私奔了。诚然,生死和性是人这一辈子最无法抗拒的主题,思特里在皈依艺术后的时光里,也打过零工,拥有过解决肉欲需求的女人,但他依旧是较普通人更为厌恶和克制这些欲望。可是人们却用惯性思维去给他的怪异行为虚构一个合理的理由,当猜想被证实是错误时,他们便觉得那个作出超纲行为的人疯了,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中,不曾体会过为某种使命而活的感受。当身处都市的理查德灵魂深处最本能的使命感奔腾而出时,他便义无反顾去追求。
这种追求原始而抽象,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美"。
"他就好像一个始终走在路上的朝圣者,永远心心念念着一块圣地……世界上有的人渴望找到真理,他们的要求非常炽烈,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是让他们完全打乱他们原来的生活秩序,也不觉得可惜。思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种人,只不过他所渴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对于他这样的人,我真心觉得,他值得同情。"
在描述思特里到了塔希提之后的生活状况时,我因旁观者的痛心而几度中断阅读,他的生命似乎只剩下一件事就是追求美的极限。好在有爱塔。一直到思特里病逝,他都没有像过去离开那两位世人眼中无可挑剔的伴侣一样离开她。你说他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我想他只是像追求纯粹的美一样在追求一个纯粹的灵魂。
小说开头中众人的鄙视和批判与思特里克兰德悲壮的结尾呼应,没错,看起来他是没有善终。而他的画作也如历史上很多艺术家一样,在死后才为世人追捧。人们都觉得这种桥段对这样呕心沥血的艺术家不公平,可也许他们熬干了生命只是在单方面的追求内心使命的召唤,世俗的评价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嗯,也许艺术家个人的不幸,才能造就艺术的大幸吧。
小说结尾,作者回到了男主当年离开的家中。思特里夫人不动神色的端着自己的面具,把儿子和女儿培养成了世人眼中的成功者。思特里终其一生创作的斑斓,因为装饰性极强而被欣赏。是的,对于低头捡六便士的人,月亮也只是照亮大地的一束光,他们不会去抬头欣赏,更不会懂抬头看月亮的人眼中月亮的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种选择,没有好坏之分。但依旧感谢那些抬头看月亮的人,至少他们都有纯粹和勇敢的灵魂。
感谢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