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和城市(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800字
作者的逻辑很清楚,并在书中捎带介绍了一些思考的方式。同时做一点利用一些官方统计数据,还有自己计算的数据,分析了很多问题。
作者主要认为的观点有以下几个:
1政策对人口的增长率并不是很大,例如计划生育,部分或者全面开放二胎。作者认为影响人口增长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女性接受教育的程度,另一个是5岁以上儿童的死亡率。
2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退休人员保持一定水平的生活,需要年轻人越来越增大的反哺。同时企业招聘的压力越大,政策引起的少缴社保。年轻人努力工作,到手的工资和自己补贴的退休老人生活水平一样,必然导致劳动力积极性降低。
3人口红利。人口的发展普遍的发展规律是随着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好,死亡率降低,同时妇女受教育程度没有增高,出生率有所保持。所以导致劳动人口占总社会人口比重增大,导致人口红利。不过人口红利维持到了2012年已经结束。
4妇女30-35岁生育可以使得孩子出生体重,身高,智力,记忆力等优于别的年龄段产妇生的小孩子。男生则早点生孩子,生的太晚,会导致儿子身高降低
5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这是正常过渡。也不需要担心农业产出不足以覆盖人口需求。这部分需求会由
现代机械补充。不过要用机械的话,前提是使用机械的成本远低于人工费用,人工费用和城市打工的工资有关。城市农村差异越少,农民打工工资越高,人们选择去打工,就算留在农村,人力成本变高,变相促进农业机械的利用。
6户籍制度最终会越来越宽松。现在的户口都是看你对这个城市做出了多少贡献,比如交了多少社保。未来的制度则需要更平等对待外来人口。这部分逻辑我回忆不清楚了。
7鬼城的概念。房屋的供给大于房屋的需求。例如鄂尔多斯
8上海带动周边地区一起发展同类型行业,比如浙江,安徽,南京。北京限制周边地区同行业发展,例如河北。
就记得也么多了
很不错的说
还有作者提到思考问题的时候基准这个概念,我印象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