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读后感800字
《喧哗与骚动》取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中的一段著名台词:“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小说集中叙述一个世家的没落以及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精神状态,属于典型的以“男方罗曼司”为基础的家庭小说。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表达了作家本人对美国南方传统矛盾而复杂的情感,成功地描摹出了一幅南方传统家庭没落的图景。它传达出了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旧价值观念之间,传统与现代因素之间的冲突所引发的巨大幻灭感和道德危机,表现了作家对重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殷切期望。他的作品从总体思想和精神面貌方面艺术地刻画出美国南方“现代人”的困惑与苦恼,以及她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异化感,孤独感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而这刚好表达出了我们在当下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部分相同感受。
福克纳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手法。他让班吉,昆丁和杰生各自讲解一遍自己的故事,最后在迪尔西部分再采用全知视角对故事加以整合与补充吃。这种手法就是把一个故事进行多次重组,但是每一次又不尽相同,从而使小说叙事形成一种单色和复色相结合的“对位式结构”。其实,大量借鉴意识流的手法,透过人物一个接一个的意识活动来讲诉故事,刻画人物,充分利用了自由联想和思维跳跃的微观把握。
第三个就是变换的时空处理手法。场景的转换频繁以及高超的时间处理方式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时间错位的感觉,同时形成了空间跳跃的反差效果。
最后,文本目录标题的时间体现出“神话模式”。第三、一、四章所标示的时间按顺序恰好是耶稣基督受难日至复活日节期间的重要三天,而第二章的时间又恰好是基督圣体节的第八天。这里面影射和暗示的关系。在耶稣的神圣伟大与庄严中突显出康普生家族子孙的猥琐,自私和爱的缺乏,采用反讽的艺术手法告诫人们违背耶稣诫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