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读后感700字
读书时我总抱着一丝期待:希望作者的虚荣区域与我的虚荣区域的交集越小越好。这样我所顾忌的point,那些或是因为我的虚荣心而闭口不谈的point,又或者是因我的雄辩力不足而无法成言的point,就可以避开作者的虚荣区间和我相见。
自然,我不可能希求作者完全坦白,总得让作者留点空间划分一点『虚荣区域』自我保护一下。绝对的坦诚想来是绝对办不到的。
对我来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糟,但我知道,如果我把生活中的每个举动和脑海中闪过的每个念头都写下来,那么世人会把我当作邪恶的魔鬼。
所幸,在我这边的“虚荣区间”于己是开放的。于是,我所能做的即是,看着自己隐而未发的心声被作者用他特有的遣词构句表达出来,这样的阅读令我欣愉。随之所谓“心声”因触及了新的表达而趋于复杂,并催生出新的体悟。
这样,我的『同步』本身就在无声息间延转了N回。
在book A 中遇到了point A,接着,因为在book B中重遇point A而欣喜,同时又在book B中遇到了新的兴趣点,即point B,继而在为了于book C 中与point B重逢欣喜之余,又遇见了新的point C……
结语:引一下《总结》里的片段,断章取一下我的『同步』~
除了通过意志的努力,我从没有希望过去的瞬间能够稍稍停留,让我从中得到更多的享受,因为即使它带给我之前曾热切盼望的东西,我的想象也会在得到满足的刹那,忙于期待即将来临的未定的喜悦。
过去的瞬间是我们完全可以确定的,将其最大的价值从中提取出来的不过是常识而已。
将来有一天会变成现在,也会像今天看上去这样微不足道。不过常识对我可没多大用。我不是觉得现在令人满意,我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它。它交织在模式当中,而使我产生兴趣的还是即将到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