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止一种选择》读后感1100字
看着他细数前三十年的人生,我想或多或少我是羡慕他的。
他的天分,喜欢乒乓球却意外与羽毛球结缘,从业余体校被挖掘。上天造人的确不是公平的,也许鲍春来的身上就是长了靠近羽毛球的基因,试想如果没有天分作为一切的开始,他怎能成为职业的羽毛球运动员,怎么能跻身世界一流的羽毛球大师?只是在这一点上,就让很多人望尘莫及。
他的拼搏,有了天分是不够的,还需要坚韧不拔的努力。每天的主题就是训练,力量训练,体能训练,各种训练。只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成为一个运动员。而要想成为大师,还需要技术的精钻,智慧的分析。而他的确熬过这一切的一切的,最终无愧于自己的职业运动员生涯。
他的幸运,家庭的支持,没有过于严厉的要求,只有温暖的陪伴与照顾;业余体校的教练,省队的教练,国家队的教练,亦师亦友,又如父亲一般指引着他;同期出道的好友林丹,无话不说,一起逛街唱歌,串联出青春难忘的时光。这些出现在命运列车中的伴侣,也是幸运的宠爱。
他的遗憾,“千年老二”的名字落在谁的头上也不会开心,但他就是顶着这个名字过了这么多年。不熟悉的人把这当作饭桌的笑资,一带而过。而通过他的文字的描述,读者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煎熬、痛苦、不甘、迷茫。好像总有乌云盘旋在那个地方的上空,让你不敢走近,而你又是如此地渴望热烈的阳光。还有因为比赛,未能陪伴外公走到人生尽头,母亲的病情延误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对于亲情缺失的陪伴,也是一生的遗憾。
他的真实,到世界各地比赛总是搜罗好吃的,“吃货”出名到球迷总给他带吃的;酷爱游戏,试图翻墙逃跑出去打游戏却未果,对各种游戏如数家珍,比赛奖金用来买电脑打游戏,躲在被窝里打游戏;初恋、鲍罗恋,直言对林丹和谢杏芳的羡慕,对爱情的向往……不仅仅是光环下的他,而是一个有血有泪,真是的他。
他的性格,残酷的体育竞技,运动场上都是“那命拼搏”的选手,大家都把赢看得非常重要。可是鲍春来却不是那么一个争强好胜的人,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说他自己历来在 顺境中长大,他说他自己向来内向不爱说话,他说他自己不如林丹狠。在书的开头,他曾经这样描述他的父亲“我始终觉得我爸身上有一种迷人的柔软细腻的气质”,在我们看来,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因为的性格,才有了他的温柔,他的坦诚,他的真实。
他的选择,退出运动圈,进入娱乐圈,这一切看起来好像顺理成章。但总记得他说自己要做的是“演员”,而不是“明星”,参加娱乐活动锻炼胆量熟悉镜头,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专业演技,参演舞台话剧磨练演技。他谨记羽毛球带给他的精神,坚信做好演员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他仍然是那个鲍春来,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着,带给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