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憾 不离开:张幼仪传》读后感1100字
看完了之后的感觉就是如书名一样,不遗憾,你离开,你若没有离去,怎会让我遇见如此美好的自己。
世人都羡慕幼仪的晚年生活,谁又曾了解她全部的人生经历。从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代替母亲照顾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弟弟妹妹。想求学,却经历多番曲折也未求学成功。按照传统的父母之命,嫁给了从未相见更无曾相识的男人。受张家的家训影响,一直坚持着隐忍的生活观,处事观,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于夫家的一切都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劳心劳肺的却在自己的丈夫眼里只是个“乡下土包子”,甚至未曾被正眼对待过。
也许是她很天真,也许是她真的爱了。面对丈夫所作的一切无视冷落的行为,她还是抱着幻想,从幻想着可以让他理解了解自己,到可以跟他出国求学,到怀了老二,到他直接消失,到别人转送一纸离婚协议书,她终于鼓起勇气第一次用反抗的语气,对送信人说了那句“他忙的连这个事都要别人转达吗?”
终于她想通了,不再被传统的观念束缚,不再惧怕家里老人以及旁人对自己的评头论足,她同意了离婚,开始了孤儿寡母漂泊异乡的艰苦生活。其中的种种艰辛,哪是只言片语能够表达的。为了儿子,为了她自己,她只能选择勇敢的面对。生活就是这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生活没有变的越来越差。虽然她一直都想回国,可是没有能支撑她回去的理由,也许她还在逃避。直到徐家二老不断的联系她,还有徐志摩的请求,她踏上了归途。
回国之后面对徐志摩的再婚,她也许还有感觉,也许已经没有感觉,但是都已经不再重要。她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带好自己的孩子。随着父母的不断离去,她也担负起抚养弟弟和妹妹的责任,还好在事业上也不断的攀升,一切都开始变的好起来。
在国外几年的磨练,让她成长了很多,蜕变了很多,不再是曾经那个没有思想,唯命是从,任人摆布的“乡下土包子”了。回国后,不论是自己父母的葬礼,还是前公婆的葬礼,她都处理的很好,所有的事宜都想的很全面,做的很恰当。逆境让人成长,这句话绝对不是随便说说的。而苦尽甘来也终究是要属于那些吃过苦,付出过的人。
过去了的就过去了,前半生的不如意换来后半生的安享晚年,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总不会一直是顺顺利利的,吃的了苦,才享得了福。
每个人都无需羡慕别人,别人光鲜亮丽的背后,有你看不到的辛酸。人生因为不同而更加精彩。而且做人不论有没有学识,但是一定要有思想,如果幼仪不是因为后来有了自己的思想,何来的学识,何来的那些令人羡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