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名家名译)》读后感1500字
文艺女沉沦后的毁灭——《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煞费苦心选定的爱玛这个名字和包法利这个姓氏,意味着想入非非的浪漫与平庸的现实之间的反差。名字的选定也就预示着悲剧的结局。爱玛这个文艺女,毁灭在自己无法逃脱的幻想中。
在各种文字的环绕中,出于内心的客观选择,爱玛是我喜欢的那种女孩。接受过高等教育,辛勤劳动帮助父亲,爱看各种小说,接受了艺术熏陶也会弹钢琴……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弯弯长睫毛和大大黑眼睛的极具魅力的姑娘。
一层不变的生活会让爱玛发疯,甚至绝望。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文艺女,包法利实在不是她的第一选择。错误的开始也是因为爱玛已经受够了农场的生活,她要换一个环境,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不幽默、不浪漫、不帅气、没有情趣、木讷的资质平庸的包法利肯定是没有办法一直拴住爱玛的心的。一次的搬家绝对是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孩子的出生也没有将爱玛的角色很好地转换,让她安安心心做一个守妇道的平庸女子。环境的压抑,压榨着这个充满幻想,罗曼蒂克式的女子。
可是,谁又能符合爱玛的要求呢?谁又能跟得上她的节奏呢?两次的爱情都开始于相互之间的吸引,两次的爱情都是在开始之前退缩胆怯、畏首畏尾。但一旦陷入,就是没有理智地彻底疯狂、全身心投入不计后果。她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你爱我吗?她要她的情人无时无刻地爱着自己。爱情,是爱玛千方百计追求的唯一。不论是罗多尔夫还是莱昂,都承受不了爱玛真真实实的爱情。而且,也承受不了她疯狂的爱情。她一旦爱了,总是发了疯似的占有,然后把自己所有的所有一股脑儿地奉献并和盘托出。这只是一种要命的狂欢。
爱玛最大的问题,就是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罗多尔夫和莱昂也许是真的爱过她,不过并不是她美丽的灵魂,而是她可人的身体。如果爱情始于颜值终于颜值,那就是悲剧的开始(安娜卡列尼娜里,我也是这样写的)。她也许也不是真的爱这两个男人,她只是爱处于那两个阶段的自己。她可以逃脱现实的牢笼,不用待在那个毫无生气的家庭里。她喜欢的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是臆想中的一个深陷爱情无法自拔的人。她把这种臆想放在莱昂和罗多尔夫身上,让莱昂和罗多尔夫的身体去承担这份沉甸甸的爱。她喜欢的,是一种喜欢人感觉。她爱的,是有别于现实生活,冲出禁锢自己的樊篱,去投入到幻想中的生活中去。可她,终究是逃不开的,谁又能违背现实呢?
爱玛不适合婚姻生活,甚至不适合长时间拥有一个不变的情人。“他俩彼此过于熟稔,相互占有也就没有了那种使惊喜增强百倍的惊奇感。她像他厌倦她一样,对他倒了胃口。爱玛在私情中又尝到了结婚的全部平庸和乏味。”爱玛,一个无时无刻都需要新鲜爱情滋养的女人。那是换起她生的渴望所必不可少的东西。踩钢丝惊心动魄,让她觉得真实地活着。爱玛死了,无数的爱玛也会死去。
最终杀死爱玛的是那一张张借据,偷情的结果是自己债台高筑。她想要爱情,那就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需要有精明的大脑,不被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商人利用,也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爱情会经受阵阵寒风,而金钱上的要求风力最猛,能把爱情连根拔除。”爱要有爱的能力,爱情是高级需求,摧毁爱情最有力的杀手就是经济。白瑞德能够无止境地宠爱思嘉,不就是因为他有着用不完的钱吗?如果白瑞德一贫如洗,那思嘉与他之间绝无交集。这很残忍,但又何其现实。爱玛,活在梦幻中的爱玛,总让我觉得一直飘在天上,不接地气。掉下来,摔得面目全非。
爱玛,是时代的弃儿,她必须死,她的死才能揭露那个时代小市民鄙俗、猥琐的形象,才能知道在现实的反衬之下,理想显得多么空虚苍白和可笑。
读别人的书,看他人的生活,洗涤自己的心,丰富单枝的生活。
爱玛,再见!
——珏儿201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