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生即修行》读后感800字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作者 鹤阑珊 2017010本书介绍:以王阳明事迹为经,以“心学”为纬,编织成完整的王阳明体系。在阅读时可以看到王阳明如何“格物致知”,如何“知行合一”,如何将“心学”发扬成为世间第一实用哲学。作者用很风趣生动的语言勾勒历史,引人入胜。没有从正面去描述王阳明的人生格局,而是通过他的人生履历而引出此人的做事方式。他的读心术和应变能力的确是令人折服。
读后感:知行合一方法首先要静坐,其次是在事上磨练。静坐是知,磨练与行,“知行合一”即既要想,想了就去做。跟随王阳明的脚步,深刻领略“心学”精妙,我很欣赏王阳明的逻辑思维,说话精炼,简单,滴水不漏,蕴含意义非凡。每个人的知识、经历、眼界的不同,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精确的学术研究标准,格物致知的治学态度,知行合一的行为操守,学修一体处惊不变的中流砥柱风骨,豁达通便的精神内韵,拥有真正的信心,圆满的见地和圆融的态度,既不偏向纯理,也不偏向纯事,而是理事圆融,而又随缘应化。但得本,不愁末。我以前没有机缘遇到佛法,所以为了解决我内心不安的事,什么都看,什么都要钻进去看,结果都只能暂时让我安心,并没有真正解决此心不安的问题。后来遇到佛法,发现我的问题,佛陀都已经解决了,所以我安心在佛法,也聆听不同的宗教哲学和其它的声音。人在生活层面的自我,是必须要坚持的、坚守的,奠定一个方向后走下去,应该是可以的。不过这个方向当然需要一些条件来约定,否则,就会和普遍的社会价值、公共规则相冲突。依据佛教来说,在实现自我的同时,要随时照看好这个所谓的自我,要让自我的生命性质为善、方向向上,并且于社会大众有利。对于自己,可以满足精神与物质层面的需要;同时,不要为了肯定自己的价值而否定他人的价值,哪怕他人的价值完全与自己的不同,甚至对立,如是而已,如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