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6000字
你们思考过什么是有趣么?
不知道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会读这种书。80后?90后?00后?80前的人估计是极少数了吧,如果有,嗯,那您一定是一位很有趣的人。想我90后的阅读大军还是最多的。
此书读罢,感觉自己就是:无知、很无知、无知透顶!!!读书,多读书,多读书啊!!!
Part1是自我部分。Part2是这本书的总结部分(或者称之为“梗概”更为恰当,部分包含有自己对此书以及此书的讲书者车明静所讲内容的观点,其他多为对此书的总结概括)。15分钟了解一本书,你值得拥有。想直接看内容总结的直接跳转part2就好。也可直接跳转各Chapter。欢迎各位读者交流。才疏学浅,难免会有成堆废话,敬请谅解。若有指点一二,亦不胜感激。
- 愿你成为一个真正有趣之人。
- “饱读诗书气自华”。
Part1
记忆中曾经的自己好像对这个概念并没什么深刻的认识,但着实知道自己是无趣之人。小时候我就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很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甚至有时候还很讨厌和别人出去,甚至一个月不出门都没有任何感觉。后来渐渐长大了才发现,哦,原来自己特别内向,内向到见了女孩子都会脸红的人。和别人聊天时候都发现自己真的很无趣。所以我在观念上认为我是一个无趣的人的这种状况我想都可以追溯到母胎了。不过,小时候还是有幸结识到了几位至交。
高中离家求学,接触的人慢慢变得更多,但是自己依然是不苟言笑。其他所有人都能笑的笑点,对我就是轻抚一下,不痛不痒。平时笑的次数都是可数的,还发现自己笑起来也难看,为什么老天给我安了这么僵硬的笑肌。哎,各种悲痛,心想还是少笑吧。哭?恩,听妈妈说,小时候我都很少很少哭。长大更才是忘记几百年没哭过了。有趣的各项技能要一样没一样。不过还是有交心之友。
大学过后。恩,感谢大学。Deliberate practice!不会说话?不存在的。性格孤僻?不存在的。不哭不笑?不存在的?偶有闲适,约三五好友,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吹吹牛皮,不甚自在。感觉自己还蛮有趣的嘛,开心的笑容配上一脸的帅气,feel 倍爽!。
微读好几年的签名“读书 阅人 走路 ~ 长见识,拓眼界” 以后可能要改成“读书 阅人 走路 ~ 长见识,拓眼界,散有趣”
Part2
Preface
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最高评价。我们能判断什么人有趣,却很少能说出有趣是什么。当我们说一个人有趣时,通常包含两层含义:
有趣=interesting—“让别人对我产生兴趣”。
有趣=interested—“让我对生活感兴趣”。
因此,本书就“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展开两方面的论述:
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有趣的人?
如何让自己觉得活着挺有趣?
Chapter 1
有趣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我们通常会夸一个人聪明、美丽、有钱、勇敢、善良……,实质上是评价对方遗传的DNA优秀、身份地位高贵、道德高尚等。唯独有趣,跳脱功名利禄身世皮囊,也无关道德评价,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品质,也是对一个人的灵魂极为由衷的赞美。
有趣和无聊相对,我们首先做个定义:
高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正事”。
低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消遣”。
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豫、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你无聊的时候,不是没事干的时候,相反可能你还很忙:暑假还剩一周假期作业一点没动,下个月要考的证还没复习完,明天开会要讲的PPT还没写,可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好无聊!”
无聊是一种特权,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无聊。叔本华(亚瑟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创立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无聊源自“丰裕和安定”,属于“上流社会”。当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下层社会也有了“丰裕和安定”,无聊的人便多了。无聊需要具备如下条件(或特征):
有足够智力的人才会无聊;
有足够视野的人才会无聊;
有足够时间的人才会无聊;
有足够思想的人才会无聊;
有足够个人空间的人才会无聊。
有趣作为interested解读:生活是否有趣?
在自我审视视角中,“有趣”的人始终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譬如旅途往往让人感到无聊,因为人想要的是目的地,上路只是了达到目的地不得不做的事。
有趣作为interesting解读:我是否有趣?
首先,有趣是一种意外。别人认为你本应该是这样的,而你不是;其次,有趣是一种愉悦感。带来愉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有趣。这种“意外感”分为两种:1.我不知道你是这样的啊!2.我知道你原来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
如果你对他人的“观察”全部符合“预判”,就意味着他人在你心目中彻底失去了“意外”的空间,那他在你眼中,就是个相当无聊的人。
如果你对他人的“观察”大幅度超过“预判”,就意味着对方给予你大量“意外”的空间,如果这些意外是令人愉快的,那么他在你眼中,就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人。
要做到“观察”超出“预判”,只有两个办法:
优化自己的观察; 2. 降低对方的预期。
Chapter 2
。。。。。。
此处没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哈哈!
该章节对此书观点无直接影响,遂无总结。
Chapter 3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呢?
第一,我们要在观念上发生改变。
一方面要重塑好奇心,重复的生活模式会淡化人的感知能力,沉重的生活压力会压缩人的生活空间,我们很多人,健身,阅读,英语,什么都想做,可是疲惫把这些念头全部杀光,我们总是傲慢的以为很多事情太简单,没意义就不去关注,因此错过了很多有趣的事。没有了探索的好奇心,做什么事也就没有了经历的意义。
好奇心是兴趣的原动力,好奇心引发求知欲,重塑我们的好奇心,或许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有趣些。当然好奇心也有另一面,好奇心是危险的,所谓“好奇心害死猫”的事实也鲜不胜举。好奇心又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学识不够深,理解力不足,很容易在学习上精讲细作的耐心,最后好奇心的半径就会越收越窄。
另一方面呢,我们偶尔要把自己陌生化。每天的生活规律就是:起床—梳洗—出门上班—路上买早餐—惺忪的上午—午餐—认真开工的下午—下班—晚餐—玩玩手机追追剧打打游戏—睡觉。日复一日,当日常生活成为习惯当生活成为一种惯性,不再是“我在做事”而是“事情在推着我”。今天的体验都是昨天体验过的,那已知的世界又哪还有多少意外可言呢?如果把自己当做一个客体去对待去围观,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状态会发现很多很多问题。
Chapter4
第二,有趣是一种人格魅力,有趣也是一种技能,我们要习得这种技能。其中这些技能包含:知识储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感知力鉴赏力,想象创新能力。平时的阅读、体验、交友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训练,而展示有趣的时候,你只需要坐在那里跟别人聊天就行了。有趣是各种能力在人格魅力上的外显。是这些技能组合作用下的产物。
第一种技能是知识储备能力。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你知道的有效信息越多,你的选择能力就越大,你的知识储备越广,你的思想就越自由。知识储备的获得渠道有很多,主要渠道不过就三种:历练,阅读,交友。
那怎么去历练呢,其实经历多了就成了历练。旅行呢,就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方式。对于很对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在于,脱离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高浓度全息的输入大量陌生的信息,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去思考总结自己的人生观—只去拍照购物的旅行者,意义止于拍照购物,止于朋友圈。
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的东西会内化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藏在大脑里。然后慢慢发酵,融入你日常的举手投足,幻化成为你气质的一部分。把重复的日子投入到不重复的实践中,人生体验会增加得更有效率。年轻就是该出去浪,没见过大风大浪,如何在年老时有脸说平淡是真呢。
有句话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要有一个在路上。刚才我们提到,旅行是信息储备的重要渠道。但是有一种获得知识储备最经济的办法,而且是没有之一,那就是阅读。但是当下时代存在两个问题,我们要避免碎片化阅读和重复性阅读。碎片化阅读是当代人的阅读趋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段子。段子篇幅短机动性强,随时随地可以看,几秒钟看完大脑会迅速做出。我又了解了新知识的判断。但是这些段子知识深度十分有限,你以为自己了解了很多,而实际上你get到的信息大都是简单无用零散的信息。
与之类似的还有重复性阅读,重复性阅读就相当于出去玩时,你在同一家酒店足不出户一个月,功能仅仅是放松心情而不是获得知识。这两种阅读都不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储备能力。
那么除了历练和阅读,交朋友也是获得知识储备的极佳途径。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你的朋友,会把他看过的风景,了解的知识和亲身经历的体验,都分享给你。这些宝贵的信息会大大扩充你的知识面。和阅读相比,交友获得的信息是经人把关的,质量更高。而且内容更有保障。
所以说,要获得变得有趣的第一种技能,我们就需要多历练会阅读广交友。
怎么变得有趣的第二个技能是信息管理能力。
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都是各种碎片信息,无法给我们带来绵长而持久的快乐,也无法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如果我们不加以管理,就攒破烂儿没什么区别。随着我们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分类梳理就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达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只是源源不断的被动接受,最后看上去什么都知道,其实呢,什么都知道的乱七八糟。
变得有趣的第三种技能是感知能力,这里提到的感知能力要求我们拥有一颗玻璃钢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做到既敏感,又强壮。真正的强大应该是“我什么都感知得到,可是我不为所动”。
有三种常见的感知类型:感官感知、情绪感知和语言感知。感知很好理解,我们可以认真体味一顿饭,努力分辨其中口味的差别。也可以细细品味一杯红酒。懂得敏感地感知周围世界的人,他眼中的生活会更加丰富。这种丰富就杜绝了一部分单调的可能性。
变得有趣的第四种技能是鉴赏能力。这就好比看文学作品,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偏好。首先我们要破除优越感的心态。就是说,不要为了作品的格调去强迫自己读。阅读是愉悦的体验。而不是痛苦的。这年头愿意看书本身就需要很大的意志力。不要再强迫自己读不想读的书。其次,找到自己喜欢的那种风格。我们应该知道很多书读不来不是书的问题,而是读者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时我们要对作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并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系统。
变得有趣的第五种技能是严谨的想象力。有趣是一种意外,一种惊喜,而想产生有意外的效果,最好就是做到前人所不为。聊天聊八百年前的老段子,做事循规蹈矩,不要雷驰,很难让人有兴趣。创新的前提是丰富的想象力,或者说是联想的能力。这些想象不是凭空来的,他们来自对生活的认知。
Chapter 5
其实有趣不光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技术需要学习,而态度你只需要认同。这是不是觉得轻松很多了呢?一个有趣的人不一定美,不一定活泼,不一定要有卓越的气质。可是你见过就印象深刻。其实主要因为这个人有鲜明的个人特质。什么是个人特质呢,简单来说,个人特质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有爱好,有特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爱好有特长可以让你有跟多的机会超越对方的期待,从而让人觉得有趣。
每个人身边总有几个这样低调的人。点菜总说随便,问她去哪他说都行。这样的人或许不讨人嫌,但很难让人记住。当你试着回忆这个人时,他的形象总是模糊的。这种人看似随和,实则没担当。他怕自己点的菜别人说不好吃,怕自己做的决定招来骂声,他怕承担责任承担风险。于是主动放弃了选择的权利。其实我们的每个选择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模样,也决定了我们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模样。那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人在他人眼中会在漫不经心中流逝独特的个人特质,最终成为面目模糊的剪影。
自嘲是幽默的一种,我们可以通过自嘲来娱乐大家。这种自嘲有时候是为了自保,有时候是为了示好。总之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变得有趣。
有趣是一种态度,两个人之间情绪的沟通也可以展现有趣。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赞美别人,夸到点子上,来展现你的有趣。也可以脚踏实地的反驳别人,来超出别人的预判,从而让对方觉得你有趣。因为被人反驳的第一句,必然感到意外,然后是不爽再然后是游移不定,最后是豁然开朗,心悦诚服。这是一种非常棒的生活体验,就会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很有趣。
总之,有趣是一种态度。只要你想,你就会变得有趣。
Chapter 6
最后有趣需要变现,我们需要让真实的生活变得有趣,而不是在脑子里做精神胜利法,我们要将有趣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来炫耀或者展示了,这个炫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你要真实,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没有的就别瞎吹。当然,此处的真实也还是有个相对性而言的。其次还要低调。
在第一章提到,他人视角中的你是一个变化的形象。在他人的脑海中,有一个被预期的你,一个被观察的你,这两个小人在不停的PK。如果被观察的你占了上风,那就是一场惊喜。会被认为是有趣的人。如果被预期的你占了上风,那就是一场失望,会被认为是无聊的人。想让人觉得你有趣,就必须不停的突破他人对你的想象。而想让自己觉得生活很有趣,就必须要不停的突破你对生活的想象。因此,要想持续的有趣,我们要做到一方面要炫的多样化。另一方面需要循序渐进,炫的有序化。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内向的人好像不会跟有趣沾边。那些被贴上内向标签的人来说,让人觉得有趣,好像并不容易,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内向。人们经常会把内向和不善表达,沉默甚至孤僻联系起来。其实我们要分清楚,内向是一种性格特征,而表达是一种能力。能力和性格是两码事,我能说不代表我爱说。性格其实是很难改变的。改变性格不如锻炼能力,内向的人天生细腻多情。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在习得各项能力后,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广博丰富,自然也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Chapter 7
其实有趣不是搞笑,不是段子,甚至不是幽默,有趣比这些来的更为深远有趣。有趣是学识的广博,思想的深邃,观念的透彻。一个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观察他的世界。或许他的世界你并不认同。但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一开始理解并欣赏他的世界。从此你们俩都拥有了两个世界。你们彼此的世界也更为融洽,更为宏大。
但是首先,你要有自己的三观,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一个稳定的三观能给人以思考的能力。能让人理性认知世界,会让我们形成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而独特是有趣的起跑线,一个人的三观是在外界大量的阅读和体验下通过思考来获得的。每个人的三观都是由外界经年累月的信息积累消化而成,我们收到的信息不一样消化方式不一样,我们的三观就不一样。
所以首先你要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完全属于自己的,稳固的世界。
作者最后说了一句话也蛮有意思。“我不喜欢被人调教,也不喜欢操控别人。我喜欢互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