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很孤独:资治通鉴里的权力游戏》读后感1200字
上学之时,对于历史没有什么兴趣,所学的知识只是用来应对考试,对历史年鉴表,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的考试头痛不已,之前碰到的历史老师大多照本宣科,没啥趣味,后来初中有幸遇到一个中年老师,每周最期待的就是上他的课,他讲课不带课本,一只粉笔,一杯水,三皇五帝神农氏,渭水河畔钓鱼的老头,断袖分桃的基友,横扫六合的始皇帝,无可奈何的虞姬,迷途痛哭的阮籍,心黑手辣的李老二,仰天大笑出门的太白 ,吃斋念佛的武则天,名落孙山的黄巢,腾格里的儿子,南朝的四百八十寺,要饭当和尚的朱重八 ,三立圣人王守仁,杀人如麻的曾剃头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的太祖,浩瀚的千年历史,无数璀璨的人物, 从他嘴里一一道来 侃侃而谈一节课,在我当时有限的认知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 是我心中的魏晋风流之士的化身,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这是他曾经教给我们记忆秦国收拾六国的顺序,这个恐怕我一辈子也不会忘了,除非我失忆或者老年痴呆。现在已经记不得他叫什么名字,容貌也有些模糊,但是他在我心中确实中下了一颗种子,很感激他对我历史的启蒙。
上大学后,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阅读,读了不少的历史书籍,几千年的历史都藏进了一本书里,随手一翻就是几百年,念天地之悠悠,真是思绪繁复,感慨时间的无情和强大,人类个体的羸弱,人生在世数十载,之后就是永远归于死寂,容易生出人生虚无感,问自己活着的意义,人为什么来的世间?从生物的意义上来讲,绝大多数人的存在的意义就是繁衍后代 ,把基因传承下去,只有极少数人是因改变世界而存在,当然这样的真相很令人沮丧,应该没有人愿意做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卒,年少时轻狂,总以为自己生不逢时,总是向往英雄辈出的的乱世,虽然凶险莫测,但时刻充满机会,臆想自己如果生在战国时代,可能就是战神吴起,或者苏秦张仪,或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在乱世之中凭借才华也可施展拳脚,建功立业,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很大可能自己只是长平之战中被秦国白起坑杀的四十万赵国降卒中的一员,或是秦始皇征发修建长城的民夫,或者是达官贵人家的仆奴,因为从概率论上来讲,这些无名的角色才是世界的主体,所以平庸才是常态。
这样想好像显得太悲观了,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人可以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虽然这个意义值得怀疑,有的人糊涂的活着,有的人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种人都可以安稳的度过一生,运气好的话碰到命运赠与的礼物,最让人怜惜的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不愿在回到生活的人,就像海子这样,当然他们并不需要世人的怜惜,那是自己选择的路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如何选择是人的自由。但个人倾向于看透生活并热爱生活,人来一趟世间不容易,好好的经历一番,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其他的就听天由命了。
PS:有时独自一人望着漫天的繁星,心中就会滋生出长生的欲望。人生在世太短了,真想陪着人类一直走下去,去看看未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