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之光(福克纳经典)》读后感800字
八月之光相对于巜我弥留之际》巜喧哗与骚动》巜押沙龙押沙龙》几部来说,知名度可能没那么高。然而,我却觉得,这是我读过的三部里最过瘾的一部。这部小说,摆脱了前两部南方没落家族的小我化,而是把背景扩大到了整个杰弗生镇。故事以莉娜寻夫为明线,主写克里斯默斯的人生悲剧,通过其一生所背负的种族十字架,披露了种族偏见的冷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而又以莉娜的坚强与执着,寄予了作者对人性之光的希望与追寻。文章在结构和叙事时间及视角上的多变是小说吸引我的红罂粟。文章123章莉娜,克里斯默斯,海托华三个主角依次出场,而结尾三个人物按相反顺序依次结束。六至十三章是故事的主体,即克里斯默斯的出生,成长,爱情,谋杀经过,其他章节有莉娜的过渡,海托华的人生经历,甚至克里斯默斯外祖父母的插入,这些章节不是按现实时间行文,而是运用了预叙,闪回、跳跃、更替、时间流逝等手法,按小说时间一部分即心理时间相互跳跃与交织的。文章釆取多线索平行架构,把不相关的人和事有机关联切合,形成一个多方位交角度的有机体。所以读的时候,必须充分调动大脑,把各个环节衔接起来。而这,正是阅读的乐趣,不确定性、多面性、新奇性。这部小说虽然没完全用第一称视角的多声部发声,但文中视角是不停转换的,也就形成线索纷繁复杂,奇异多变。比如一开始写莉娜,用了作者视角,写克里斯默斯,以拜伦的视角,而海托华则以民众的议论,伯顿小姐始终是他人的视角讲述。实写、虚写、侧写融合,加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故事始终笼罩在一团烟雾中,让人想一睹风采看不真切又欲罢不能。同时,文中还有许多象征手法,宗教意味等值得仔细品味。总之一句,福克纳的小说,看一遍是不够的,大约只能窥见冰山一角,需反复阅读,才能渐入佳境,发现意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