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全集)》读后感700字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二月河的《乾隆皇帝》六部曲,看这么多字的书已感觉疲惫不堪,何况二大爷当初亲手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呢?长篇小说作者的坐功确实令人敬佩,和书中乾隆皇帝上朝时一坐两个时辰有得一拼。和高阳《红楼梦断》十部曲比起来,二大爷基本上算是有始有终,虽然最后也有点仓促结尾的意思,但还不至于虎头蛇尾。论国学功底,二大爷肯定是比不上高阳的,但先天的聪明往往赶不上后天的勤奋,高阳写小说太多才子气,谋篇布局上有时就不免随性而为;二大爷写小说却像是农民种地,早早的打算,稳稳的秋耕播种,一路子除草施肥精心苛护,所以最终也收获了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
书中对乾隆诚然不免有美好的地方,有为其讳恶饰过的地方,有对其拔高颂扬的地方,毕竟这么一部皇皇巨著,主人公又是千古一帝,他又不是做历史考据学术研究,没必要破坏一个完美的文学形象嘛,我们读的时候只要心里清楚这是小说,和真实历史还有很多差距就够了。除乾隆以外,书中描写的傅恒福康安父子和刘统勋刘墉父子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傅恒,似乎是作者笔下唯一完美的人物形象,刘统勋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形象也颇令人动容,作者写起名臣来似乎比写名君趁手。整套书前半部分写的要比后面好,前面还有个热闹场中的清醒人曹雪芹,在那鲜花着锦的官场中给人一剂清醒剂。而在这套书后半部分 很多前面分量很重的人物,匆匆就给了个结尾,连傅恒都不免如此,想起前面描写的曹雪芹之死刘统勋之死乃至飘香道士之死李卫之死一枝花之死富察皇后之死,都颇有令人惊心动魄处,后来写到尹继善之死魏佳氏之死太后之死更是几个字带过了,大概也写这么长的小说,到最后不免心力交瘁的,但是比起高阳的有头无尾还是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