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300字
Moment in Peking .
两天内花了八个小时读完。首先我并不希望众人拿此书和《红楼梦》比,即使其人物和关系之错综复杂受《红楼梦》影响颇深,但这本书有它独特的时代意义。在中国20世纪初期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和局势下,林先生以姚、曾、牛三大家族的起落沉浮和爱恨情仇,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三个大家族,历经1900年义和团运动,涉及到清王朝的崩溃、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北洋军阀征战与抗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将这样波澜起伏的社会变迁浓缩在小说中,洞观家族的兴衰,可以感受到其时代的变迁。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林语堂远在巴黎本想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该部小说。他认为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将自己的安危和国家的安危紧紧地捆绑在一块,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把自己投入到挽救国家的阵营中去。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他认为“要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必须借助小说这种手段来表达”。
姚家“儒道结合”,尤其表现在木兰和姚父身上。林先生笔下的木兰是一个值得老庄先贤称道的典型女性。姚父年轻时也狂放不羁,正所谓大器晚成,历经风风雨雨,体会到清净无为的平淡生活才是真。
曾家代表当时的“保守派”。当清朝灭亡,那一代许多人都失去了信仰,老祖宗留下来几千年的制度被打破,心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已经不被新势力承认,遗民该何去何从?但他们依旧有自己的风骨和坚持,也许会有人说其迂腐顽固,但是当面对世界观和信仰的崩塌,他们无能为力,却依然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用旧礼制以保留其最后的尊严。他们是时代的牺牲者。
牛家则反映当时社会动乱时,投机倒把趁火打劫的充满阴谋诡计的暴发户。他们对旧文化一无所知,对现代的社会意识也一无所有,利用清政府的瓦解,兴高采烈地忙着干自私自利的勾当。“那一代的人都失去了心灵,在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的麻醉之下,生活在“租界”的不自然的社会安全之中。”
文章后半部分对于日军扫荡后的村庄的描写,其暴行令人发指。日军残酷血腥毫无人性的无恶不作,我们应当牢记,应当体会到,那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的几页文字,那是真真切切的血肉与哀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绝望。每每读来,眼泪不能自已。
有许多为保家卫国付出生命的勇士,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今天的生活铺了路。可是这背后却有更多白发苍苍的父母的伟大牺牲。年轻的爱国志士在战场上死得光荣快乐,他有他的战友。可是他年迈的父母在家里活着,孤独终老。
当时涌现出许多时代先驱,许多热血沸腾的青年,小说中如牛黛云,木兰的大女儿。新一代抱怨老一代治国无能,于是爆发了“五四运动”。年轻人终将引领时代的洪流,也许再过十年时代先驱也会过时,但是又会有新的年轻的时代先驱站出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