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论(译林人文精选)》读后感1300字
神从其定义上的理解是过着一种安详的生活,如果他们干预我们的生活,他们就不得安详。所以他们不能为我们操心。
真实地思考神和宇宙,可以帮助把思想平静下来和努力模仿神圣的快乐从而达到我们既可以理解各种事物——以神般的眼光来观察——同时也保证我们的快乐是由自然界本身给我们的界限之内可以取得的全部满足。我们可变得宁静,最后过神一样的生活。
这种生命的完整的例子当然就是伊壁鸠鲁他自己,伊壁鸠鲁的道德哲学通常称为享乐主义。他主张,人在选择时是应该考虑快乐而不是任何的无私的动机。追求快乐可能实际上导致我们否认快乐,其结果从长远上讲是感受极大的痛苦,同样的,有些痛苦可能是值得追求的,为的是保护生命或避免以后更大的痛苦。此外,快乐主要是免除欲望的痛苦,因此仅限于满足肉体的需要,需求一经满足后——如胃口被食物填满后——快乐就不能再增加而只能改换。这种基本本能的快乐是为了满足需要进行的,如进食或射精而产生的快乐叫做“动态”快乐。伊壁鸠鲁坚持要加上一个称之为“katastematic”快乐,它是满足及宁静的快乐,它绝不是一种事后的思考。这种快乐把我们的生命目的提高到最高的一种境界,它是比动物寻食或性交要优越得多。动态快乐毕竟是短暂的并且有痛苦的,进食不久后就紧接着饥饿的痛苦。性欲也是一样的。
伊壁鸠鲁把快乐分为三种类别:
· 自然的和必需的,
· 自然的,但不是必需的,
· 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需的。
第一类的快乐,是没有它们就活不下去的,如食物、饮料、温暖。所有这些,自然世界都可供给。第二类的是感觉器官自身产生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性的快乐,它是自然的,他们只要适度的满足就可以了,因而谨慎地遵守。第三种快乐是放纵,对快乐成瘾,而它们对身体是完全不必要的——把我们卷入到不必要的痛苦之中。当他们享受的快乐解除后就变为痛苦。如把胃口养成非达到一种特殊情况才能满足——如面包已不能满足而非要鱼子酱才行——那我们没有增强我们的快乐反而更加痛苦了。聪明人对容易得到的仍然保持满足——就是“一点就够了”——不培养难以满足的欲望。对金钱和权力的贪欲是不必要和永远无法满足的,聪明人将把它完全放弃。
卢克莱修表述得很好:“如果一个人用真的哲学来引导他的生命,他将发现自己将用平静的思考来享受朴实生活中的巨大财富,他需要的这一点永远无需去向人乞求。”人如果能领会快乐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将总是感到满足。
传统的伊壁鸠鲁主义的劝告好像是去提倡一种彻底自私的主张,聪明人自身脱离公共的战场而去追求自身的宁静,并不关心其他的人们,除非能够使他们更为平静。传统的伊壁鸠鲁主义劝告是“生活在秘密之中”(λάθε βιώσας),拒绝一切政治上及社会上的纠缠,因为它们使智者宝贵的和平受到伤害。
如果能够吸收更多的人成为伊壁鸠鲁主义者,从而供给更多的宁静,那就是古代世界的伊壁鸠鲁的教本所能想象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即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伊壁鸠鲁主义。西塞罗告诉我们,在凯撒为独裁者的时代,伊壁鸠鲁曾接管了整个意大利。为了解耶稣前最后一世纪伊壁鸠鲁的感染力,只要看一看罗马那时政治及社会的混乱就行了。